本报12月25日讯(记者 范俐鑫)记者今天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山东“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研发成果已填补了两项国内空白,实现三个国际第一,并打破两项国外技术垄断。
据介绍,“透明海洋”就是通过一系列科学手段实现目标海域“看得清、报得准、道得明”。现阶段,对海洋特别是对深海的认知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将成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以及争夺国际性海洋资源话语权的制高点,是赢得新一轮海洋发展竞争的重要支撑手段。
2014年,山东率先启动实施“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为我国建立全球性海洋立体观测网提供科技支撑。省科技厅巡视员徐茂波说,目前,“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绩。首先是填补了两项国内空白——成功研制出4000米深海自沉浮式剖面探测观测浮标,使我国具备了对全球海洋4000米持续观测能力;成功研制了4000米海深电磁采集站,完成海底大地电磁数据采集试验,使我国成为美、德、日之后第四个有能力在水深超过3000米海域进行海上电磁场测量和研究的国家。
同时,实现三个国际第一。成功完成对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区域海洋潜标观测网——南海潜标观测网的维护及扩充,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对蕴含丰富多尺度动力过程的南海深海盆的全面覆盖及完整监测;构建了国际上第一个马里亚纳海沟长期连续海洋科学综合观测网;发布了我国首个西太平洋深海潜标数据系统,实现深海数据信息的开放共享,创造了国内外有明确文献记录的实时获取深海数据最长工作时间。
此外,“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还打破了两项国外技术垄断,加速了观测装备国产化,并取得了重大理论突破。专项稳步实施几年来,关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已成为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省的重要科技支撑。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已在世界范围内领跑“透明海洋”工程建设。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济南12月24日电山东省近日明确了水资源税实行从量计征,分类确定了适用税额。一般取用水按照实际取用水量征税。山东省政府日前印发的《山东省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规定,水资源的...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