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东营 崔向珍
一扇窗户,窗里窗外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
童年的冬日,没有红泥小火炉可以亲近,就拿一本书坐在温暖的火炕上捧读。读书读得久了,就抬起头看看纸糊的木格窗。可是除了白花花的亮光之外,我什么也看不到。院子里的那些树,还有那些满地蹦跳的麻雀,我都看不到,这些我都能忍。但是雪花纷纷扬扬的时候,母亲不让体弱的我出去玩,为了保持屋里的温度,黑漆漆的木门也紧紧地关上了,我读“四周山上的层层的松枝,戴着白绒般的很厚的雪,沉沉下垂,不时的掉下一两片手掌大的雪块,无声地堆在雪地上……”时,越发的渴望看一看外面的雪景。
趁着母亲忙活家务的空当,我在窗户的下方用手指头捅上一个洞,我把右边的眼睛贴在小洞上,再把左眼闭上,我突然发现窗户外的世界竟然那么广阔那么美妙。风吹雪舞的朦胧里,玉米秸秆围成的篱笆墙横在中间的支撑线已经看不到了,只剩下一条洁白的玉带温柔地环绕着铺满白雪的院子。那些圆形的结实的草垛变成了童话里的白蘑菇房子,让我想起美丽的白雪公主。最好看的还是那棵挂满了槐豆的家槐树,累累坠坠的槐豆上裹着晶莹的白雪,肥胖圆润的在风中晃动着,疾风一阵子掠走裹在上面的白雪,绿的晶莹的槐豆如同被清油浸过般闪亮。几只不怕冷的麻雀满怀希望飞上去啄食,却硬生生被弹了回去,我想那些槐豆一定是被冻得硬邦邦的了。
长大以后,我的第一份工作也是与窗户有关。一扇足够大的窗户,还有足够明亮的玻璃。最中间的玻璃上开了一个尺八高的窗洞,外面的人把钱和粮票递进来,我再把饭菜票递出去。这个窗口外面的世界很大,医院的病房楼和门诊楼里人来人往,拥挤嘈杂。窗口里面一张桌子一张椅子一个我,很干净也很安静。每天上午十点钟,我的窗户外就排满了人,我有条不紊地收钱递票,忙的不亦乐乎。其它的时间除了整理账目,我也不会无聊。桌子下的一边柜子里都是我喜欢的书籍,我一个人一个世界贪婪地读书。读《平凡的世界》时,我觉得孙少平很苦,连带着觉得自己的生活也很苦。后来去病房售票的时候,面对那些形形色色躺在病床上的人们,我突然觉得自己生活的其实很幸福。
第一次去传染科售票的时候,我帽子口罩白大褂捂得严严实实,我不想跟那些病人和陪护说话,我很是害怕传染。后来去的时间长了,我发现他们大多都是以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疾病,尽管有些病人几进几出,他们依然没有悲观颓废,安安静静地读书,热热闹闹地聊天,你争我抢地下棋,如果不是知道这是医院的传染科,我都觉得这就是一个大院子里邻居们的日常生活。每次从传染科回到工作间,我都会默默地检视自己很长时间,我在心里大声地告诉自己,你是无比幸运的,必须努力工作努力学习。
如今,我坐在宽大的书桌边读书写字的时候,还会经常去看窗户外面的世界。晨光微熹的早晨,穿着橘色工作服的环卫工人忙着清扫路面。烈日当头的夏日,穿着绿色工作服的绿化工人在剪枝除草。欢乐的孩童在花草间嬉戏,悠闲的老人在夕阳下漫步,这些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情景都会在我柔软的内心掀起金色的波澜,让我已经中年的身心裹满了馨香温暖的阳光,并因此而满怀无尽的欢欣和希望。
新闻推荐
286位泰山人才是怎样出炉的 泰山系列人才工程实施15个年头,为山东省强省建设贡献源源不断正能量
□本报通讯员杨茜本报记者滕敦斋从海内外一流院校走来,从顶尖科研机构走来,从创新创业一线走来,从北京、上海、广东等18个省区市走来,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走来……...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