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眼下经常提到的‘放管服\’,就是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我们在简政放权方面用足了中央给的政策,开创了‘放要放开、管要管好、服要跟上\’的局面。”月日,市工商局副局长张水先介绍说,商事制度改革以来,东营市坚持“放管服”三箭齐发、协同推进,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增添了经济发展动力。
注册资本从实缴到认缴,取消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先照(营业执照)后证(经营许可证)”让企业打好开店、人员招聘的提前量,经营场所允许“一照多址”和“一址多照”……近三年来,这些措施的扎实推进让创业者放心敞开大门创业。在去年完成“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的基础上,今年6月底,东营市在全省率先实行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两证整合”,比国务院规定月1日的实施日期提前了近6个月。月1日起,东营市又顺利实施了“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将过去企业依次向5个部门申请证照和编码,变为只向工商部门单独申请。
在推行“先照后证”改革后,工商部门实施了后置许可事项“双告知”制度,即“登记注册时,告知申请人需要审批的经营项目和相应的审批机关,登记注册后,运用信息化手段,将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及时告知同级相关审批部门”,实现了“先证后照”到“先照后证”的无缝隙衔接。“今年,咱们还实现了企业登记事权主动下放。也就是说,市工商局只负责法定权限内的登记注册工作,除此之外的市场主体均由各县区市场监管局负责登记。”市工商局企业注册局副科长陈金龙说,大部分企业不需要来市工商局注册,免了奔波之劳。
面对市场主体数量“井喷式”的增长,全市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努力以科学有效的“管”迎接更大力度的“放”。事中事后监管是以信用建设为核心的。”市工商局企业信用管理科科长崔洪亮说,“从‘年检\’变成‘年报\’,加强对企业公示信息的管理,是事中事后监管的主要内容之一。去年,全市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报率分别达.5%、.%和.%,基本上实现了应报尽报。”另外,在监管方式上,对于企业公示的各类信息,工商部门实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机制,“因为说不定抽到谁,说不定谁去检查,彻底打消了企业在进行信息公示时的侥幸心理。”市工商局油田分局局长徐化义说。在监管结果上,如若市场主体逾期未报或瞒报、错报,会被列入异常名录或严重失信名单,产生“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高失信成本。
事中事后监管是倒逼企业增强诚信素质的重要手段,企业的诚信记录将被纳入全市信用建设的大数据中去。截至目前,已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东)归集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注册登记信息万余条、年报信息.9万条。
同时,为促进企业能够“进得来”更能“活下去”、“做得强”,全市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推出一系列惠企帮扶措施,全面提升服务经济发展的大局和水平。实施商标品牌战略,3年来,东营市共兑现驰名、著名商标奖励资金万元,并在月日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商标国际注册与创建自主品牌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促进广告业健康发展,截至月底,全市广告经营单位发展到家,完成广告经营额3.亿元。助力企业解决融资难,加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的培育力度,积极为企业和银行搭建对接平台。大力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提高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和意见,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强。
还权于企业、还权于市场,自商事制度改革以来,东营市新增各类企业户,平均每个工作日新登记企业户。截至月底,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户,其中各类企业户,分别同比增长.%、.%,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得到释放,有力地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记者 刘冬辉)
新闻推荐
聂建军在督导检查安全生产工作时强调狠抓隐患整改 强化责任落实
本报讯月日,市委常委、统战部长聂建军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下,到联系点孤岛镇、六合街道、新户镇督导检查安全生产工作。聂建军先后到中海石油东营石化有限公司、东营市华通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