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金子
东营市援疆指挥部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民生作为援疆工作的第一主题,按照政策不变、力度增强、体现普惠的原则,将援疆资金%以上投向民生,集中力量为疏勒县各族干部群众办好住房、就业、就医等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大事和实事,赢得了当地各族干部群众的广泛赞誉。
三年来,东营市援疆指挥部先后实施民生项目项,投入援疆资金8.亿元,占援疆资金总投入的.%,是援建疏勒县历史上民生建设力度最大、范围最广、各族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
安居富民
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民生牵动着民心,生活困难群众始终是东营援疆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为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指挥部投入援疆资金2.亿元,建设安居富民房套。“能住上这样的房子,过上这样的日子,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巴仁乡村民艾力·吐尔地激动地说。
在疏勒县有一个喀什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设施最完善的县级残疾人综合服务机构———疏勒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已有多个脑瘫儿童在这里接受专业的康复治疗。这家机构自成立以来构建起了“政府引导、社会化运作”的服务机制,由政府无偿提供场地、设备、食宿,由彩虹康复教育中心免费对残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点亮了残疾人家庭生活的希望。疏勒县彩虹康复教育中心负责人介绍说:“所有来这里的孩子都是免费做康复训练,还有免费提供的食宿,多数费用都是援疆资金支持的。我们的目标是点燃残障儿童家长的希望,帮助残障儿童达到生活自理,力争能够融入社会。”
山东省援疆指挥部党委委员、疏勒县委副书记、东营市援疆指挥部指挥张锋表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东营援疆的第一主题,我们坚持从解决住房、就业和就医等事关老百姓最贴近利益的方面入手,集中办了一批让老百姓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和好事。让老百姓喜欢,让各族群众满意,是我们最大的期盼,也是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
民生为本城乡基础设施全面改善
为全面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援疆资金1.亿元,实施了向阳路改造、巴合齐乡等7个小城镇改造提升、城东新区绿化以及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城乡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投入援疆资金万元,实施了牙甫泉镇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建成南疆首家寄宿制学校;实施了东营第二希望小学建设,教育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还投入援疆资金.5万元,在重点场所安装了监控系统,购置了治安巡逻车辆,建立了覆盖全县个村的远程通讯网络系统,并开展了“电视送农户、文化进万家”活动,为3.5万户农民免费送去液晶电视。启动实施了“山东百企万岗进喀什”活动,有组织整建制到山东转移就业人,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多方联动、互利共赢的就业援疆新路子。
真情付出医者大爱播撒边疆
东营市援疆指挥部坚持“抓卫生就是抓民生,保健康就是保稳定”的工作理念,切实推进卫生援疆工作。三年来,累计投入资金万元,实施项目8个;累计派出支医队员6批名,疏勒县医疗卫生机构诊治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走进疏勒县人民医院,面前是一幢幢崭新的医疗楼:乳白面砖,病房走廊宽敞明亮,院内芳草铺地,这里早已不是人们原来印象中的样子了。年5月,疏勒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二甲”评审验收,这成为东营市援疆工作指挥部结合受援地实际,不断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力缩影。
三年来,实施了建筑面积平方米的疏勒县人民医院门诊楼及附属设施建设项目和维吾尔医医院设备购置工程;按照国家规定的医疗卫生机构设备配备标准,为县直医疗机构和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了CT、全自动生化仪等设备,提升了县乡村三级基本医疗装备水平,构建起遍布城乡的医疗急救网络。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医疗急救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实现了“群众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用真情真意为疏勒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医疗队是东营援疆的永恒目标。在医疗人才的培养上,坚持援疆人才培养的“1+X”模式,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利用各自经验,手把手地将各自专业领域内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规范与临床思维传授给徒弟们,让他们真正学到位。三年来,共与名当地医生结成了帮扶对子,累计开展业务培训和讲课次,为疏勒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人次。
新闻推荐
本报济南讯8月25日至28日,为期四天的第六届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东营市共有20余家企业参展,文化产品销售和文化产业项目推介取得丰硕成果,被组委会授予“优秀组织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