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市发布网约车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对网约车车辆、驾驶员准入条件等进行了细化。其中明确规定,网约车购置价格不低于该市礼宾出租汽车同期购置价格,并对车身尺寸、轴距、油耗等做出了具体限制。对比来看,青岛专车标准已经明显高于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从而“跃居”全国最高。(据10月18日《山东商报》)
青岛网约车细则靴子落地,竟成就了“全国标准最高”的神话,确实令业界错愕了。那么,青岛执意于这样“高标准,严要求”的行业门槛,同样是出于展现打造“高端网约车”的城市雄心吗?这个暂且不表,只是从目前的民意回馈来看,这个细则对于真实的城市出行需求,真的是领错了情,会错了意。因为,大家多少都有点不买账的意思。
更重要的是,以青岛市当下的经济体量和收入标准,尽管不算差,但也确实是在二线城市的序列之内。不顾及这样的“市情”,冒然拔高网约车标准,会带来一系列的不匹配,比如,市民的消费能力、车辆的购置成本、司机的运营承受力、市场的开拓空间,等等。试想一下,连北上广都能容下的卡罗拉、轩逸等车型,却上不了青岛市的“台面”,算不算诡异呢?在这方面,同样是二线城市的成都,对于网约车就温和多了。在车型方面,成都市仅要求车辆排气量达到1.6L或1.4T,这几乎兼容了所有经济车型。相比之下,青岛市对于网约车的高门槛,当作何解释呢?无论如何,打造什么样的“出行”,首先要考虑与城市的匹配问题。众所周知,青岛是一个著名的海滨旅游城市。当城市选择了以旅游立身,高效便捷的出行环境也就有了“窗口”意义。然而,当适应“一呼即应”诉求的的网约车被逼成了奢侈消费,那么,随着75%车辆的被挤出,大批游客或将重新面对“憎多粥少”的打车难局,并咬牙承受肉疼的价格。这种局面下,不仅网约车的“互联网+”的共享优势被封存,城市的旅游体验值也被拉低了。所以,苛刻的网约车规定,对于旅游“品牌形象”是一个无效甚至负面的营销。
看得出来,目前的网约车细则,有为青岛当地已有礼宾车市场腾挪空间的考量。根据相关报道,礼宾车面世两年来在青岛并不被看好,预约者寥寥。这种情况下,如果相关方面对其有意扶植,那也应该立足于对未来消费方向的判断,进行运营升级,最好与网约车融合发展,而不是抱残守缺,依靠行政力量“拉低对手”,实现非市场因素的“不正当得利”,这既是对市场竞争精神的背离,也不利于礼宾车的长远发展。
另外,青岛对于网约车运价虽然名为市场主导,但从其“必要时实行政府指导价”的闪烁其词中,还是能够读出价格管制的“伏笔”。现在,细则还处于征求民意阶段,其实,民意如何,早已经由消费偏好进行“投票”了,而且上半年发生的出租车罢运事件中,更多市民的“不买账”已经说明了市场的选择。因此,置全市数百万人的出行权益于不顾,一味靠提高准入门槛来实现网约车数量管控,有点不讲道理。还是那句话,一个充满歧视的市场,孕育不出健康而有活力的行业。陈学明
新闻推荐
山东又有55人被终身禁驾44人是交通肇事逃逸,11人是醉驾发生重大事故
商报济南消息(记者张舒)学车不易,可有些人拿到驾驶证之后为所欲为,醉酒驾车、交通肇事逃逸构成犯罪,结果被处以终身禁驾的处罚。昨日,山东省公安厅交管局发布2016年第四批全省终身禁驾人员名单,共计5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