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坚持植树造林、治山修路,山东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王石门“天上人家”变成了今天的AAA级景区,村民的生活也得到极大改善
王石门村美丽蜕变
□本报记者 杜娜
新修建的万米仿古长城石砌步游道蔚为壮观;300亩天上牡丹,雍容华贵;万亩槐花谷,似皑皑雪原,香酽醉人;天潭、天池、石门湖、天峡、象潭等新建水库、塘坝,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碧波荡漾,熠熠生辉。4月25日,站在山东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王石门“天上人家”新修葺的观景台上,欣赏着提升改造后的美景,王石门村党支部书记冯玉玺为我们讲述了村庄20多年的美丽蜕变。
大王庄镇王石门村是全省海拔最高的行政村,全村只有73户267口人,世世代代在海拔851米的山中居住,走路难、吃水难、种地难、花钱难,生产生活条件非常差。自1995年以来,村党支部书记冯玉玺带领全体村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治山治水,造田植树,修通了20多公里山路,并大力发展旅游,村民逐渐摆脱了贫困,走向富裕。
当初,为发展旅游,王石门村投资600多万元修了长长的木栈道,但前几年,木栈道大多被大雨冲毁。去年,冯玉玺下决心对景区进行提升改造,把木栈道都换成结实美观的石板路。山路狭窄陡峭,别说大机械,就是小推车都很少能派上用场。机械用不上,村民们就在适合的地方用滑索往下滑,水泥则用塑料管子输送。实在不行,就肩挑人扛。在山势陡峭的地方,记者空身爬都累得气喘嘘嘘,每块石料重达一百七八十斤,很难想象村民是如何背着石料爬上山的。为了丰富步游道沿途景色,王石门村还在沿途栽植了20多棵松树,这些树也大都是人工抬运的,其中一棵用了26个壮劳力。“从正月初八开工,每天早上5:30,施工人员就开始干,这两年都是这样。”冯玉玺告诉记者。
工程量大,人手不足,面对困难,冯玉玺从没有退缩过。“干了这20多年,习惯了,我们都不知道啥叫困难了,就是实干。”他摩挲着粗厚的手掌说。
在群山环绕处,记者看到一汪绿水,山水相映成趣,几台挖掘机还在紧张施工中。这是正在修建的天峡水库。建成后,蓄水量可达20万立方米。截至目前,王石门村已建设了6座水库,总蓄水量可达700万立方米。
20年来,王石门村一刻也没有停止建设。20多年,村里绿化荒山3800亩,补植疏残林4600多亩,目前,森林覆盖率80%,植被覆盖率90%。这两年拓宽了从王石门到香山的13里山路,从龙尾到王石门的12里山路,谷坊100多个,总投入3000多万元。
走到山顶时,记者遇到了前来观光的一个旅游团,其中一位游客告诉记者:“我们每年都来,看到这个景区一年一个新变化,路也更好走了,景色也更美了。”
20年的坚守,换来了王石门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换来了群众的新生活。景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山东省旅游特色村。通过发展旅游业,村里经营农家乐的达到16家,户均年收入5万元到10万元,板栗、核桃等果品再也不用背下山去卖,价格还比山外高出几元。村民掐的野菜、槐花也能卖钱。旅游高峰期,“天上人家”日接待游客七八千人。这次改造提升,为不同年龄的游客提供了不同的线路,将会吸引更多的游客。“下一步,我们与山农大等高校合作,将山中的土特产开发为药膳,用‘药食同源\’的养生理念吸引更多游客。村集体收入多了,我们还要盖老年公寓,让村里的老人安享晚年。”冯玉玺说。
新闻推荐
近期,莱城区政府门口宣传栏内新公示的《山东省信访条例》引起了市民广泛关注。其中,群众一般应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网上投诉等书面形式。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应当根据信访事项的性质和...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