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静 通讯员 树涛 报道
本报讯 近日,记者在丁庄乡德信泰和光伏生态农业产业园建设现场看到,已建成的褐灵菇食用菌种植大棚里,褐灵菇长势喜人。“这是山东省唯一进入市场的人工培育野生菌种,单株就有七八斤重,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市场价格在十元左右,一个大棚就能产3万斤。 ”德信泰和(山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农业种植技术总监周金山介绍。
据了解,德信泰和光伏生态农业园项目总投资40亿元,是一个集高效农业、种苗科技、光伏发电、光谱技术、物联网、信息化等多项高科技创新和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年可实现光伏发电产值25亿元。它将土地、空间和阳光立体高效利用,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安全高效绿色发展之路,开创了全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全新模式,有利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双赢”。目前,一期工程投资5.6亿元,将搭建大棚138个,可使种植深加工产值达到15亿元左右。
“光伏产业是新兴产业,具有环保节能等特点,充分发挥它的优势,让‘光伏+农业’、\‘光伏 +扶贫’,对于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三农’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作用。 ”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马俊昀说。
德信泰和光伏生态农业园项目是我区发展“光伏+农业”的代表,目前,我区已培育发展成型光伏农业3000余亩,年发电量将可达到120兆瓦。“光伏+扶贫”成为我区充分利用光伏产业打造“造血式”扶贫的又一特色。我区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及日照充足的优势,引导各乡镇将产业发展与扶贫项目有效结合,将国家扶贫资金作为光伏扶贫项目初始投资,推广光伏扶贫工程,走产业扶贫、生态发展扶贫的崭新路子,以实现贫困户月月有收入、年年有经济来源的目标,扩展了光伏产业助力陵城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实现了1+1>2的巨大效应。
于集乡有省定贫困村2个,省定贫困人口215户、490人,市定贫困人口85户、205人,其中,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占到总贫困人口的75%以上。为让贫困户尽早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该乡建立起全区首个村级分布式光伏扶贫并网发电工程,采用“政府+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由政府与企业达成协议,将财政扶贫款以入股的形式投入到光伏项目中,政府再与银行合作投入一部分,企业兜底,并负责设备的运营和维护,所得收益按投资比例分红,帮助那些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坐地生财”。
该项目先期在该乡东朱社区、谭家社区、张武村开展试点,共投资100万元,每社区(村)建设30KW光伏发电项目,预计年发电45000度,年收益可达4.41万元,可以帮助15-2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项目充分考虑各村实际,因地制宜,采用在村级活动场所屋顶安装光伏板或在村级文化广场建设走廊式光伏支架的方式,既充分利用了空间,又美化了文化广场,实现了村民日常文化生活与扶贫增收两不误。 ”于集乡党委书记孙长亮说。
目前,我区徽王庄镇、滋镇等乡镇也正积极发展“光伏扶贫”项目。
新闻推荐
“头水早、二水赶,三水四水紧相连,一直浇到麦开镰”的农谚,形象地说明了浇水对小麦高产的重要作用。但是,全国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的陵县,如今小麦增产已不再单靠“水饱”。该县在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积...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