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闻 济南市 青岛市 淄博市 枣庄市 东营市 烟台市 潍坊市 济宁市 泰安市 威海市 日照市 滨州市 德州市 聊城市 临沂市 菏泽市 莱芜市
地方网 > 山东 > 山东新闻 > 正文

当好人民勤务员

来源:潍坊日报 2016-01-09 14:06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贺德良

通讯员马世波时会来

祝红蕾刘明志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临朐作为革命老区,89万百姓的生产生活始终是党委、政府的牵挂。从2015年3月开始,一场旨在“转变干部作风、联系服务群众、夯实基层基础、推动社会和谐”的千名干部“进千村、入万户、察民情、解民忧”活动拉开了序幕:全县937个原建制村,一村一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扎根在村,细察民情,深解民忧。

坚持深入基层——

一个“调子”定音,铺下身子“听萧竹”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真正深入到农户中才能了解到群众最迫切、最真实的需求。

活动伊始,按照“干部下得去、群众见得到、民意上得来、作风改得好”的要求,临朐首先为驻村干部进村工作定了“调子”:当好“八大员”,即政策宣传员、纠纷调解员、民情信息员、党建指导员、便民服务员、民生调研员、帮扶救助员、致富引导员。

“工作定了‘调子\’,行动就有了方向。”县委“进千村、入万户、察民情、解民忧”活动办公室工作人员刘振刚介绍,在驻村单位安排上,原则上一个部门进驻同一个社区所辖的建制村,1000人以下的村安排1名干部进驻,超过1000人的大村适当增加驻村干部,每名干部每季度至少连续驻村2天,每次驻村走访不少于10户。

为当好“八大员”,去年12月7日下午,县委书记顾建华再次到五井镇调研。他叮嘱镇上的党员干部:“领导干部要带头,全身心投入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联系群众‘最远一户人\’,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切的生产生活问题,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进与群众的感情。”

领导示范、以上率下是一种无声的督促。无论是在大山深处的农家,还是在农忙季节的田间地头,县级领导班子成员直面“最后一公里”兜底找问题,抓到了问题,带动了干部,凝聚了民心。

“在领导力量分配上,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带头示范,进驻基础条件较差、班子软弱涣散的村,镇街和县直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也要联系相对偏远的后进村,其他副科级以上干部分期分批开展驻村入户工作。”活动办公室负责人杨维政告诉记者。

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倾听民意。驻村干部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俯下腰、躬下身,在体恤民生中增进群众感情、拉近干群距离。

一张矮凳、一个小本,夜灯之下,促膝交谈,这是县农机局驻村干部张恒超在山旺镇崔家河胡廷亮家中走访时的情景,也是千名干部“进村入户解民忧”的一个缩影。为解决“白天干部入户,村民出门干活”的时间错位,很多驻村干部都是利用晚上的时间走村串户,与群众坐到一块拉家常,写好“民情日记”。

为充分掌握民情,驻村干部使尽浑身解数。除了“夜访”,他们还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民情联系卡、蹲点调研等办法摸民情,QQ群、微信圈等亦应“需”而生,大派用场,沟通的门路越来越广,交流的话题越来越实。

“只有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地沟通交流,第一时间了解他们的疾苦和需求,才能真正帮扶到群众心坎里。”在东城街道齐家庙驻村的县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副局长张惠玉说。

“俺们都不拿她当外人,什么事都愿意跟她说”。社区党总支书记相益军掰着指头感激地说,张惠玉帮助村文化广场搭建儿童滑梯,给贫困户相文勇等送去过冬的煤炭、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一桩桩贴心实事,让村里人心里热乎乎的。

活动开展得实不实,要看群众的意见听不听。

活动中,临朐建立民情联系卡、民情日记本、民情台账和诉求办理台账“一卡一本两台账”,结合“领导干部基层群众工作日”,深化扩延“五必访五必问”,重点走访困难家庭、病灾户、老党员、老干部、五保户、上访老户、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收集群众反映最强烈、意见最集中的突出问题,逐一“上号”,列出“问题清单”。

“驻村干部走村入户,将一张张印有姓名和联系电话的‘民情联系卡\’送到群众手中,通过‘拉家常\’、‘谈农事\’、‘话发展\’等形式,主动向群众征集意见建议,并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诉求记在民情记录本上,分门别类,建档可查。”活动办公室负责人杨维政告诉记者,活动开展以来,已走访群众3.7万户,发放“民情联系卡”2万余张,收集群众诉求12682件、意见建议4862条。

坚持问题导向——

一个“单子”点菜,挽起袖子“下大厨”

把群众意愿定为参考坐标,把百姓期盼作为努力方向,带着真情、饱含热情,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做点实事,是驻村干部的重中之重。

“大姑娘找婆家,捎着水鞋到白沙。”对立于山脚、依山而建的九山镇白沙村来说,这句调侃味十足的段子压得村民20年腰杆挺不直。在村南头,正坐在小亭子里歇脚的88岁老人马恒砚打趣道,“俺家的炕都泡塌过好几回。”

如今,白沙村民腰杆子直了,说话底气足了,“怕水”的历史成为记忆。这一切得从县财政局干部和白沙村结成“对子”的事说起。

“面对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不回避,不敷衍,让群众真正觉得驻村干部不是走过场,而是真心实意来为村里办实事的。”县财政局党委委员赵永祥从村民呼声最高的“治水”开始了他的驻村工作。

水怎么排,赵永祥拿出几个方案,让村民“定夺”,立项、申报、建设全过程也让村民代表参与。不光治水,路怎么修,文化大院怎么建,也尊重群众意愿,由“替民做主”向“群众自主”转变。

“他们没有摆样子,是实打实地来解决问题的。”村支部书记李玉华指着排水渠深有感触地说。

驻村帮扶如何开展,既有“条条框框”,也有规定动作,可全县937个原建制村,村大村小不一,村富村穷各异,一把尺子量下来,还是因村制宜?

活动中,临朐不搞统一“命题作文”,不做“一刀切”安排,针对各村基础条件、经济能力等先天条件,以问题导向倒逼千名党员干部在因村制宜、因人而异的解民忧过程中“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2015年9月12日是山旺镇解家河出村路大修竣工的日子,乡亲们敲锣打鼓庆贺通车,村里的秧歌队也赶来助兴。“路通了,村里环境也好了,又建起了文化广场,老姐妹们没事一块唱唱跳跳,心里高兴啊。”解家河村秧歌队队员辛丽芬笑得很爽朗。

提起以前的出村路,解家河村樱桃种植户董纪庆满肚子牢骚,“开车拉樱桃去卖,个大溜圆的樱桃,没到集上就颠簸得破了相,原本20块一斤的樱桃,15块钱也没人要。”眼下开车走在全长1.2公里、宽5米的沥青路上,感觉只有两个字:舒坦。

何止路,眼下解家河村“颜值”爆表,“三大堆”不见了踪影,大街小巷全部硬化,墙面粉刷一新,旮旮旯旯里都干净,村里人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解家河村的“变迁”,与驻村的县交通运输局党委委员窦学华密不可分。刚到村里,窦学华没急着“铺摊子”,而以“话家常、交朋友、走亲戚”等方式摸“底子”,由群众“点菜”后再“下厨”,赢得了村民发自心底的“点赞”。

在驻村干部的推动下,一场政府主导、群众主演的乡村“变脸”在绿水青山间上演,人人总动员,家家齐上阵,美了村庄,暖了民心。2015年上半年,在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群众满意度电话问卷调查中,临朐获得潍坊市第一、全省第28名的成绩。

意见,从群众中来;效果,到群众中去。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既是活动的要求,也是群众的期盼,更是检验活动成效、取信于民的标尺。

嵩山北黄谷村先天“颜值”不低,可久在“深闺”无人识,如今获评山东省传统古村落,成为旅游热点。这个山野乡村的美丽“蝶变”起始于县委主要负责同志的驻村帮扶之缘——

与往常不同,去年3月31日,县委主要负责同志自捎铺盖,来到了离县城30公里的北黄谷村驻村蹲点,两天时间里,走村入户,访贫问苦。“几口人,几亩地,种的是啥,有没有副业,收入如何,房子啥样,问得可细了!”看到县领导是实打实来解决问题的,原本拘束的村民们打开了话匣子,你一言他一语,“竹筒倒豆子”,意见、问题、想法,一个接着一个,直奔主题,不绕弯子,共商发展大计: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乡村旅游……协调资金300余万元,为村里协调整修4500米生产路,其中硬化1500米;铺设3200米黄烟田灌溉管网,新打机井2眼,新建4处蓄水池,使这个闭塞的小山村焕发新颜。

小到个别群众的难题,大到具有共性的典型问题,临朐找准“靶心”,逐一明确“任务书”、“时间表”,先后将1274件群众诉求事项以反馈单的形式,按照“一个问题、一张交办单、一张进度表、一份反馈单、一个责任人”的要求,谁主管、谁负责,排出“责任清单”,限时办、回头看,提交“办结清单”,形成“你出单子、我开方子”的良性互动。截至目前,共梳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152项,解决各类民生问题6478件,帮扶救助困难群众8100余户。

坚持精准施策——

一根“竿子”到底,用尽全力“帮到根”

驻村帮扶工作“实不实”,关键要看“准不准”。

帮扶谁、怎么帮,如何激活贫困村沉睡的资源?作为革命老区的临朐,对准短板,根据贫困户现状、致富意愿、致富能力等个体差异“量体裁衣”,宜农则农、宜种则种、宜商则商,开出不同“方剂”,为贫困户“私人定制”脱贫出路,精准到位,一帮到底。

嵩山马王村共210户,678口人,460亩耕地,荒山荒坡1500多亩,散布在约2.5公里的山沟里,村集体没有收入……驻村干部、县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党组成员王庆波的工作日志里记得密密麻麻。

治病找病因,治穷找穷根。跑遍了村里的山山水水,王庆波心里有了谱:在山还得言山,让大山长宝贝,向山要效益。去年8月,他牵线搭桥,马王村与潍坊叶卿商贸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利用村内荒山建设元宝枫种植基地,目前已签约,项目计划总投资1108万元,项目建成后,可安排就业100余人,带动周边农户150余户发家致富。

驻村干部在为群众提供物质帮扶、精神送暖的基础上,更为关键的是还为村里找准了强村富民之路。活动中,临朐结合“第一书记”和包村联户工作,与“***”工作建立联动机制,发挥驻村干部熟悉村情、民情的优势,多在“强村富民、增加村级经营性收入”上动脑子、出实招,让贫苦户迈开自主“脱贫”步子。

“雨水差,黄桃品相一般、行市又不好,这丝毫没影响桃卖了个好价钱,3亩黄桃卖了1万多块钱。”蒋峪镇亓村刘纪才说。原来,早在花期时,在驻村干部协调下,刘纪才就跟潍坊盛安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销售合同,“合同价”收购。不只刘纪才一家,在蒋峪镇,潍坊盛安食品有限公司与每位有意向的种植户都签订了收购合同。

“公司申报并通过了扶贫贴息贷款项目,获得财政贴息10万元。”公司董事长王庆安说,利用这项贷款,公司在4个贫困村协调土地500亩建新桃园,带动56户贫困户脱贫,使他们年人均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对后进薄弱村而言,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

10年前,160户、510口人的山旺镇山旺村是出了名的红旗村,鹁鸪山林场、硅藻土矿远近闻名。后来却陷入发展低谷,尤其缺乏凝心聚力的带头人。

此时驻村干部袁海涛带着铺盖卷,驻进了山旺村。为给村民选一个信得过、能力强的带头人,袁海涛与村干部座谈,与村民交心,让大家积极荐贤,在外办企业、工作能力强的退伍军人辛栋进入他的视野。

“不行,不行。我搞工程还中,不是当干部的料。”辛栋头摇得像拨浪鼓。袁海涛“三顾茅庐”让他改变了主意。辛栋一跺脚,“干!”当上村里的“一把手”后,硬化大街小巷,建设文化广场,绘制文化墙,安装LED路灯,换了变压器,栽植绿化苗木,村里变大样了。

“现在人心也齐了,村里有个什么事,只要一招呼,老少爷们齐上阵。只要大伙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就没什么办不成的事。”谈到村里以后的发展,辛栋腰板不自觉又挺了挺。

把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放在驻村帮扶首位,驻村干部协助抓好基层“三个队伍”能力建设,目前已组织村干部外出学习40次,举办培训班72期,培训党员群众4411人次,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进一步提升。

帮到根上,扶到点上。

活动中,驻村干部抓住“精准”二字,区别群众需求、资源禀赋、产业类别,整合政策、信息、项目、资金等资源,强化产业帮扶,提升贫困群众自我“造血”能力。截至目前,已帮助各村引进致富项目100多个,带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0余家,实现增收3万余户。协调扶贫项目总投资1416万元,种植果品、瓜菜及药材8580亩,项目受益贫困人口1.8万人,人均增收500多元。

坚持机制护航——

一副“担子”扛肩,为民服务“不停步”

为民服务无止境。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每位党员干部的肩头重担,更是每位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永恒主题。

在活动开展中,临朐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把“群众”二字挂在心头,把“服务”二字记在心间,踏踏实实转变作风,扎扎实实为民服务。

“小伙子,点子不少,踏实能干。”在谭马村采访,说起驻村干部宋健,村总支委员谭清明直翘大拇指。

宋健是县政府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今年29岁,是一个地地道道的80后。活动中,他被下派到城关街道谭马村担任“第一书记”,协助53岁的老支书谭清辉驻村谋发展。

当“老经验”碰上“新理念”,是互为碰撞,还是携手发展?九个月过去了,村支书谭清辉的话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村里干净了,盖起了社区服务中心,建起了文化广场……”

干部的作风是虚是实,群众最有发言权;干群的距离是远是近,到基层走走就知道。

“活动不仅让群众得到了实惠,更增进了干群关系。”宋健说,干部自身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延续,千名干部“进千村、入万户、察民情、解民忧”活动的持续深入,让党员干部转换身份,反思不足,提振精气神,真正达到了“干部受教育、问题得解决、作风大改善、形象再提升、群众更满意”的效果。

如何让这一“民心工程”可持续、常态化,发挥出最大效用?临朐坚持机制护航,以机制促规范,用成效扩共识,围绕实现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干部作风明显转变、村班子战斗力明显增强“五个明显”总目标,将部门职能、个人职责与活动开展、工作落实相结合,并把驻村工作纳入部门单位和干部个人年度考核,与评先树优和干部使用挂钩,以制度巩固活动成果,让党员干部务实为民习惯成自然。

“通过会议调度、暗访检查、电话抽查、定期通报等方式,实行一季度一督查,真正让干部下得去、联得紧、做得实。”活动办公室负责人杨维政介绍说,定期对干部的“民情联系卡”发放情况、“民情记录本”记录情况进行调阅,适时组织开展“民情记录本”观摩会等。截至目前,对各镇街、各部门(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3次专项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并跟进督促整改。

抓好活动开展,本身就是作风建设的“试金石”。临朐用党员干部思想作风、精神状态的转变和为民办实事解民忧的实绩检验活动实效,在9个月的时间里,“两降两升两改善”是千名干部在“进千村、入万户、察民情、解民忧”活动“大考”中交出的一份答卷。这段时间,群众信访量明显下降、行政执法服务投诉率明显下降,干部队伍公信度明显上升、群众对党群干群关系满意度明显上升,困难群众生活明显改善、机关干部工作作风明显改善。截至目前,解决群众长期信访案件59起,调解邻里矛盾纠纷1500余次。

“我们将这项活动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相结合,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活动成果,并建立长效机制,做到常抓不懈、注重实效,把活动打造成一项永不竣工的民生工程。”顾建华如是说。

新闻推荐

潍坊市新增10家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本报讯(记者张秋德潘来奎)日前,潍坊市华光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等10...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当好人民勤务员)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