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鹏飞 特约记者 张奎
春意盎然的5月,走进杨庄镇下马家泉村,整洁的道路绿树掩映,漂亮的房舍错落有致,街道旁修剪整齐的绿化苗木及墙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宣传画令人眼前一亮。由4年前一个资不抵债的穷村演变成今天人人称羡的美丽新村,这是该村以马庆勇为村支部书记的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抢抓机遇、自力更生、开拓创新、实干巧干带来的喜人变化。
大家的事由大家议
“大家现在开始投票。”主持人话语落下,参会人员有序地站成一排,把手中的票投入了票箱。副书记马玉伟说:“把地租给种植金银花的老板这个事不孬,能让村里和个人挣不少钱,所以我投的是赞成票。”这是发生在下马家泉党员活动室的一幕。
每月3日是下马家泉村的“联合议事日”,在这天,镇里包村的机关干部都会和村民们一起参加议事。在镇村联合议事会上,党员群众纷纷建言献策。党员马传富提议:“村里的垃圾箱太少,应该多放几个。”村干部吕秀花接起话茬又提议:“在农忙时,我建议村里可以雇一个保洁员,把大家的生活垃圾收起来集中运到垃圾池。”杨庄镇党委委员张云培告诉记者:“通过‘联合议事日\’,干部和百姓零距离沟通,群众意见得到充分尊重,参与民主管理的热情更高涨了。”
“现在村里的大小事情都拿到桌子上来讨论,议题经村‘两委\’会通过后,再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商讨表决。”马庆勇告诉记者,“过去村里开会,党员和村民代表基本是‘开会不来人,来了当哑巴\’,现在议事会上书记是一票,别人也是一票,‘一言堂\’行不通了。”记者翻看村里的会议记录,每一件事都记得很详细:会议主题是什么,参会人员有多少、都是谁,分别发表了什么意见等,在最后还有每个人的签名和手印。“通过开会让大家直接参与村级事务的讨论,增加了村民的话语权,并且让大家了解了村干部在干什么,实现了村务公开,也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了村里有事我来议、大家的事大家议。”马庆勇说。
自己的村靠自己建
“看到咱村的闺女出嫁时婚车进不来,我觉得心里不是滋味,所以只要有机会,这条路一定得修。”2011年马庆勇担任村支部书记后,抓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而当时村集体有的只是6万多元的外债,马庆勇和村干部一商量,在党员会议上自己先带头捐了4000元,副书记马玉伟也捐了3000元,受到触动的党员们也纷纷进行捐款。随后他又让人在村头立了一个捐款功德碑,规定谁先捐款就把名字刻在碑上,村民们觉得村里在为老百姓办一件大好事,便你100元我200元自发地进行了捐款。不仅如此,马庆勇还带领村“两委”成员外出“化缘”。虽然也吃了不少闭门羹,但凭借着年轻时交下的人脉关系和真诚的话语,也赊来了水泥砂土,募到了十几万元钱,解决了资金难题。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村里喊出了“自己的村自己建,自己的事自己干”的口号,成立了修路队。村干部和党员们早出晚归,老党员马玉祥身体不好,却一直守在工地现场。“干不了重体力活,给村里照看一下东西还能行。”就这样,他们仅用了18天时间就完成了修路。“以前运输货物需要用小推车好几个小时才能运出去,现在大车直接开进来,几分钟就装完车拉出去。”养殖大户马玉成感慨道。
为解决有人干事问题,村里通过召开会议商议,决定重拾老传统,实行村级基础建设用工制度。制度规定,全村18—70岁的劳力,每人每年出工数按当年度所用的实际工数除以应出工的人数核算。通过实行基建工制度,村子里安上了路灯,装好了监控,修缮了边沟,新建了广场,短短数年就使得村庄大变样。面对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需要村民干的活也越来越多,村民的热情反而越来越高。村民马振吉说:“现在村里有活咱就干,既锻炼了身体,又改变了环境,出点力也高兴!”
发展的机遇凭自己抓
“村里有几个困难户老房子太破旧了,需要改造,我就让他们写申请,因为上面有政策,新建房子可补贴1万5千多元,维修翻盖房子补贴也有5千元。有这么好的政策,为啥不用?”马庆勇有两个喜好,一是喜欢看新闻和报纸,二是喜欢到处跑。通过这两个喜好,马庆勇每年都为下马家泉争取到不菲的政策扶持资金。
去年,马庆勇通过与其他人交流得知了省内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正好自己村又符合政策,他便三番五次到上级有关部门进行咨询和争取,最多的时候一星期跑3次。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争取了下来,共新打机井2眼,铺设地下管道5千多米,使下马家泉村的342亩耕地全部变为水浇地,告别了“靠天吃饭”的历史。
马庆勇还拿着一份报纸给记者看,醒目的大标题映入眼帘:莱芜市被评为“山东省全域乡村旅游发展试点市”,将规范打造6个集中片、7条风景线和38个特色点,覆盖全市148个重点村,其中下马家泉村的名字也赫然在列。“多亏了马书记爱看新闻,要不然,这么好的事咱都不知道。”村干部马彬吉也是有感而发。
最近几个月,马庆勇又跑了好几个部门。到农业局争取了休闲旅游业扶持资金;到林业局争取了2000多棵免费果树苗,还打算在村里盖个“乡村记忆”博物馆,建个草莓大棚采摘园。
记者感言
群雁高飞头雁领。下
马家泉村能从4年前的一个穷村演变成现在的美丽新农村,归根结底得益于全村选准了一个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村支部书记和村“两委”班子,只有让那些心里装着事业、装着百姓,有头脑、肯奉献的人走上农村领导岗位,老百姓才能尽早受益,
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才能加快步
伐,变为现实。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井润峰 韩建玲)在9月16日召开的全国第十七次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莱芜市社科联主席李晓华同志荣获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者荣誉称号,莱芜战役纪念馆被评为全国社会科学...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