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闻 济南市 青岛市 淄博市 枣庄市 东营市 烟台市 潍坊市 济宁市 泰安市 威海市 日照市 滨州市 德州市 聊城市 临沂市 菏泽市 莱芜市
地方网 > 山东 > 山东新闻 > 正文

释放红利 顺民意惠民生建设幸福莱芜

来源:大众日报 2015-01-30 02:00   https://www.yybnet.net/

□郝磊赵冰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惠及百姓生活。在改革再出发的新起点上,莱芜市准确把握改革的根本目的,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凝聚民力,在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把“蛋糕”做大的同时,更注重把“蛋糕”分好,积极回应群众期待,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让人民群众及时、更多、更公平地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村630个■培育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58家,合作经济组织1098家,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达2000万元■开展涉农资金整合改革,整合37项涉农资金,共计4.37亿元

城乡统筹

农村改革拓宽农民致富路

2014年是莱芜市农业农村改革的重要一年。这一年,莱芜市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增创农业发展新优势方面又迈出了扎实一步:农业、农村经济实现新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499元,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实现新提升,农村经济发展基础更加夯实;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涉农项目有效实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中流砥柱作用日益发挥显现。

“你看,我这块地只有0.18亩,但划分得非常清楚,西边是堰,北邻是空地……”1月21日上午,雪野镇北峪村62岁的毕怀德拿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介绍说,经过确权,大大小小的地块他一共有10块。

“这次确权确实让老百姓非常高兴,对土地的热情又回来了。”在村工作组的毕怀德对这次土地确权感受深刻,“以前,土地被禁锢在笼子里,农民守着‘财富\’过着穷日子。如今,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砸烂了禁锢的笼子,农民利用土地资源铺开了致富的道路。”

“我们村一共410亩地,分成1336块,518口人。为明确权属,工作组没白天没黑夜地加班加点工作了4个月。去年10月18日,所有‘红本本\’都发到了各户手中。采集信息、到田间地头核实、画图……在那段时间里是村里最重要的工作。”毕怀德说。“核实丈量工作最难做,我们村大部分都是山地,按照种植条件分了三级,块数又多,各户都有,很多丈量都是重复进行的。不管是烈日当空还是瓢泼大雨,工作组都没耽误,雨天丈量土地时经常有队员跌倒或滑到沟里。在村委办公室,记者见到了一本“村土地确权户编号目录表”整整60页,上面详细记录了每位农户的地块和编号。

截至2014年11月15日,全市完成勾图、测绘勘界、颁证的村分别达到721个、632个、630个,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17%、103%、102.6%;完成户数15.88万户、面积56.76万亩,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01%、102%。

在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莱芜市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进一步激发了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目前,全市7个村整建制股权化改革,培育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58家、合作经济组织1098家、联合社10家、土地股份合作社19家,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达2000万元。

“以前,我们山里村村都只有一条路,就是个死胡同,进去后只能原路返回。现在不同了,每个村都通了油路,四通八达,确实方便了!”雪野镇酉坡村村民毕荣思说。

给这些山村带来便利的是雪野旅游区2014年新建的生态农业观光走廊——“雪野绿道”。而之所以能建成这条长达200公里、使35个山村互联互通的绿道,主要得益于莱芜市开展的涉农资金整合改革——整合37项涉农资金,共计4.37亿元,启动了雪野生态农业观光走廊等4个重点项目,实现了“集中财力办大事”。

一道通,全局活。涉农资金整合改革带动引领着雪野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随着“绿道”的贯通,山村的土地、林木等资源加快流动,并吸引着外部金融资本进山开发。目前,润百合生态农业休闲庄园正酝酿利用流转起来的500亩山林地进行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润百合庄园的开发运作模式,是莱芜市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浓缩。”莱芜市委农工办副主任狄杰友介绍说,为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难问题,莱芜市创造性地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置为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实现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的顺利破题。

■莱芜市被授予省“四德”工程建设示范市称号■涌现出30多个市级“四德”工程示范点,9个示范镇(街道),300多个区级示范点

文化惠民

“四德”工程叫响“大爱”品牌

“老人刘桂兰,养老金600元,粮食200斤,衣服3套,每月常回家看看,缴新农合……”在莱城区大王庄镇姚家峪村养老榜上,条条明细晒出了大家的孝心。

2014年,莱芜市文化事业走过了极其不平凡的一年,从获得全省“四德”工程建设示范市称号到全市文化惠民工程的大力推进,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从艺术创作与展演空前繁荣到文化市场健康发展……莱芜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明创建和宣传教育深入人心,实现了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建设和谐共进。全市文化事业的发展壮大为建设“五个莱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大爱”构成了莱芜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更为建设“魅力莱芜”、“幸福莱芜”提供了强大动力和优良环境。

去年11月18日,莱芜市被省委宣传部授予全省“四德”工程建设示范市称号,在此之前,莱芜市两个区均被评为全省“四德”工程示范区,并涌现出来30多个市级示范点,9个示范镇(街道),300多个区级示范点。“四德”工程建设短短两年来,一个个典型“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洒遍嬴牟大地,“孝德、诚德、爱德、仁德”深入人心,“大爱莱芜”品牌越叫越响,全市群众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提高。

“村村有‘四德榜\’不是我们的目的,人人心中有榜样才是我们的目标。”莱芜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毕玉惠说。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村村有“四德榜”,人人心中有榜样,不仅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还需要良好的推广机制。

莱芜市非常重视“四德”工程建设工作,去年3月1日,莱芜市委书记王良参加全市创建文明城市暨全省“四德”工程示范市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四德”工程建设工作,为全面完成“四德”工程建设任务指明方向。在实施过程中,在全市范围多次召开农村、教育系统现场观摩会,并把市区镇村等各种观摩推进会,连点成线,织线成网,在全市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局面。

莱芜梆子无疑是莱芜又一张响亮的名片。去年也掀起了创作与展演的高潮。

2014年,莱芜市进一步对现代戏《儿行千里》进行修改排练,组织参加了省文化厅举办的“欢乐新春——十艺节文华奖获奖剧目观摩展演”,共演出两场,并邀请省内知名戏曲专家、演出经纪机构、记者代表、观众代表等人员,举办了《儿行千里》专家座谈会,取得良好效果。为配合全市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开展,大型现代戏《第一书记》改编为《种子》,在去年8月7日至26日期间组织了集中演出活动,共演出13场,观看演出的党员干部4000余人,并于10月份荣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筛选5部莱芜梆子戏剧申报了全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和优秀保留剧目评选。

近年来,莱芜市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重视其时代价值,积极探索传统文化转化为当代价值的具体路子。早在2008年,莱芜市就立足于莱芜历史传统文化,着眼于和谐社会建设,从公民道德建设入手,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精心打造“大爱莱芜”道德建设品牌。经过七年的探索实践,“大爱莱芜”道德建设品牌已经成为莱芜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为全市经济科学发展新跨越提供了坚强有力的道德支撑。

■60岁以上老人全部实现免费乘公交■“气化莱芜”工程覆盖全部乡镇■千场文艺演出走进千家万户■“三馆一站”免费向市民开放

民生实事

把每件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1月21日一大早,家住苗山镇的刘建文老人早早地等候在K202路公交车的站台前。近一年来,刘建文几乎天天都要乘坐这趟公交车到城里,白天帮在莱城区开婚庆公司的孩子看店,下午再坐公交回苗山的家里。“自打老人免费乘公交了,我一年能省下不少钱。这项政策让我们老年人得到的实惠太大了!”

6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公交是莱芜市为民办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写入了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截止到2014年12月底,莱芜市共办理老年卡184121张,共刷卡874.26万人次,折算金额1716.73万元。预计每年运载老年人1100多万人次,为群众节省出行费用2200多万元。

为完善民生保障体系,有效创新社会治理,让广大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莱芜市2014年确定了为民办的10件民生实事,内容涵盖了养老、交通、文化、环保等多个方面。

2014年初,莱芜市委、市政府将“气化莱芜”工程列为民办的“10件实事”之一,投资8000多万元,建设向和庄、苗山、大王庄、高庄、牛泉、茶业口6个镇天然气管道73公里,新增天然气用户2万户,实现全市镇镇通天然气,提高乡镇居民生活水平。目前,“气化莱芜”工程已全部完成,许多偏远的农村都像城市一样用上了天然气。

村村广场舞、演出进村里、电影送下乡……千场文艺演出进万户是莱芜市去年实施的又一重要民生工程。

“去年搞的‘欢乐进万家\’千场文艺走基层,只要来演出,我都会去看,这种形式和群众靠得比较近,和老百姓贴心,大家看着都开心,这就是最好的。”家住鹏泉街道小故事社区的刘国华说。

喜闻乐见的形式,贴近生活的内容,唱的都是自己的歌,讲的都是自己的故事,舞台上的明星很多都是群众身边的普通市民。文艺下乡时,村民们早早就等候在演出现场。大家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精彩的演出,在喜闻乐见的节目中了解惠民政策,享受文化活动带来的快乐。

2014年,莱芜市共完成千场文艺走基层慰问演出300场,累计为城乡群众举办公益演出450场,送书画下乡800多幅,送图书下乡3600册,组织庄户剧团展演共246场,开展村民自主选片活动,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3000多场,进一步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和刘国华不同,同住一个小区61岁的退休教师杨爱花每到周末也有自己的安排。“读书看报是我多年养成的习惯。”杨爱花说,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设施都是免费开放,每到周末她都会带上孙子到图书馆借阅图书。

2014年莱芜市大力推进“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全市新增免费开放服务18个、服务项目37个,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实现对外开放,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在高新区鹏泉街道郭家沟村的文化大院,笔者看到,农家书屋、活动室、棋牌室等娱乐设施应有尽有,传统文化、科普常识、法律法规等知识把文化长廊占得满满的。趁着冬闲,村民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一起来到文化大院消遣休闲。

“自从村里有了农家书屋,我们就有了好去处了。”村民徐祥茂笑着说,“看书看累了还有很多关于政策和科技的音像制品可以看,别提多好啦。”

去年,莱芜市加大农村文化大院优化升级力度,共优化升级农村文化大院110家,乡镇综合文化站11家。同时,对全市122家农家书屋实施数字化升级,安装卫星农家书屋22家,发放e播宝100台,向农家书屋集中配送出版物10万多册。

新闻推荐

细节创效老矿新生

□本报记者张思凯本报通讯员刘光贤尽管已过清明,但4月13日却春寒料峭,许多正享受温暖春光的人把已入衣柜的冬衣重新拿出来穿上。而在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柴里煤矿机电修理厂,六名...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释放红利 顺民意惠民生建设幸福莱芜)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