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任晓敏通讯员豆娜娜报道
本报讯1月20日,走进陵城镇南李村李明业的蔬菜大棚,碧绿的西葫芦长势喜人。“西葫芦的生长期缩短了一天,而且口感更好了。水肥一体化基质栽培真是不错! ”李明业说。
拨开西葫芦宽大的叶子,才看到,这里的西葫芦生长在颜色较深的一种“土壤”里。再仔细看,这深色“土壤”略高于地面,但并不是铺在地表一层,而是填充在地上挖的一条约30公分深的槽里,深色“土壤”与大棚土壤以塑料布为间隔,形成独立的环境,构成了西葫芦秧新的温床。
李明业介绍,这种深色“土壤”称作“基质”,由废旧秸秆、蘑菇菌棒等加工而成,通过微喷技术把肥料溶解成液体浇灌其中,制成营养丰富、水肥一体的新型“土壤”,在有效锁住水分和养料的同时,也隔离了土壤中的细菌病菌。同时,由于“基质”略高于地面,还有助于排水。
“陵县西葫”是我县农业的一张名片,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荣获地理标志商标。南李村是西葫芦种植专业村,全村126户,户均1.5个大棚。“由于种植年数久,土壤变得板结,而且积累了细菌病菌,造成西葫芦死棵烂秧越来越严重,影响了产量,制约了‘陵县西葫\’进一步发展。 ”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新业说。为解决这一难题,县蔬菜局加大帮扶力度,多次联系山东农业大学“水肥一体化基质栽培”技术专家骆洪义教授,并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骆洪义教授在该村确定了5个大棚为实验棚,自去年10月份开始实验西葫芦水肥一体化基质栽培,每月两次亲自来村指导,县蔬菜局科技人员也定期帮扶,5个大棚的西葫芦长势良好,而且西葫芦产量、口感都好于普通大棚生产的西葫芦。
李明业算了一笔账:以往每年都要耕一遍地、高温闷一次棚,到来年4月份的时候,死棵烂秧的能达到40%。而选择基质栽培,一个大棚最初需多投1.3万元,接下来至少4年内无需耕地、闷棚,节省大量人力,用水只需4方,比往常少用16方,化肥和农药施用量能减少70%。“基质栽培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种植户的认可和追捧,我村新复垦的210亩土地计划建立14个钢结构大棚,将全部采用该技术,要让‘陵县西葫\’在科技种植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李新业说。
据了解,这些大棚还应用了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不仅可以在棚内安置的显示器上读取“基质”的水、肥、温、气等数据,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察看这些数据,以便及时进行相应调整,保证西葫芦维持在最佳生长环境。
新闻推荐
区委统战部“泛海助学行动”帮贫困学子圆大学梦,区委统战部“泛海助学行动”帮贫困学子圆大学梦
□记者 刘静 报道本报讯“这笔助学金能满足我一年的学习费用,对我帮助真是太大了,我要好好学习,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9月5日,来自省定贫困村的我区前孙镇西金村贫困户子女金月,今年以优异成绩考入...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