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万京华
农特产品网络销售渐成趋势
“我们产品的销售渠道,流通市场占40%,商场超市占40%,医药连锁占10%,电商占10%。”9月6日,莱芜万邦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亓宪瑞对记者说。该公司生产山楂干,年加工能力1500万斤,2012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
“我们的芹菜等特色蔬菜有一部分也是通过网上销售的。我们收到汇款后,靠物流、快递等发送到全国各地的顾客手中,每年网上交易额20多万元。”高庄街道明利特色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明利说。
随着形势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特产品生产经营者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在网上发布农产品信息,并通过网络进行销售。但他们很多信息并没有上传至电子商务平台,也没有在线支付方式,因此,网站的访问量及网上交易量还十分有限。而随着中国莱芜农产品(三辣一麻)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这个局面将被打破。
莱芜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开始破题
9月4日,在市规划馆三楼山东嘉禾冷链物流有限公司,记者参观了正在建设中的中国莱芜农产品(三辣一麻)电子商务平台。巨大的LED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着大蒜、生姜等的交易量及交易价格等。这是莱芜市首家立足于现代农产品,致力于解决中小贸易商以及农民的供销匹配并提供全产业链,涉及国外采购、在线融资、仓储物流服务的现代化电子商务平台。
“有了这个电商平台,莱芜市的‘三辣一麻\’等农特产品都可以实现网上销售,大大缩短流通环节,减少流通成本,提高农民效益。”嘉禾冷链物流有限公司经理李志胜说。
莱芜市是2012年由商务部、财政部确定的全国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市,发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态,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合作社应早日入驻电商平台
在红石公园北门对面铁农联众农牧专业联合社的“三辣一麻”特色农产品展厅里,工作人员正在演示网上购物流程。联合社理事长周福英说:“我们已经和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开发出三辣一麻农产品信息网站,并且已经实现在线支付并投入运营。目前处于信息采集阶段,产品种类和数量已经初具规模,种类达到100多种,注册会员达到1000人,累计访问量达到10万次。”
周福英说,联合社将面向全国各大农产品市场,在网上收集发布全市“三辣一麻”等农特产品信息,依托联合社所属的铁农集团公司的生产基地与物流配送系统组织销售,打造成莱芜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和网上交易中心,把莱芜的农特产品推向全国。
目前,莱芜市许多合作社建立了农产品销售网站,有自己的网店,提供产品的发布、展示和推广,如果再入驻电子商务平台,就可以实现顺畅的网络销售。
“平台现在各种运营条件都已完备,模式先进,客户认可,只是与银行对接方面还未完成,现在客户在网上订货还得依靠其它公司在外地的工商银行账户实现划转。”李志胜说。
除了嘉禾,莱芜市另一家电子商务平台——— 泰益电子商务公司已落户凤城街道姚家岭农产品批发市场。公司依托批发市场,致力于打造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集贸易、加工、出口等于一体的电商公司。
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将实现农产品与客户的直接对接,大大减少流通环节,提高农民效益。作为农业从业者,应从当前的农产品销售现状着手,帮助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网络销售渠道,提供一些扎扎实实的服务。相信随着嘉禾和泰益两个电子商务公司积极、稳健、规范运营,莱芜市的农特产品将通过网络销售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张凯)今年以来,大王庄镇把城镇建设、旅游大开发作为人才工作的主题,明确重点,努力提升人才工作水平,为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证。精心打造人才引进平台,以山东香...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