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茜
莱芜宏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兴国,是一位从农村贫困家庭中走出来的热血青年,十几年来,凭着诚实守信及坚持不懈,由原来不足百元的家当,壮大成拥有固定资产上亿元,集建筑、化工、饮用水、房产开发、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李兴国对工程质量要求近乎苛刻,他说:“干工程不论大小,干一个就要创一个‘优\’字。”他要求公司技术质监部门专门对工程质量挑刺,哪个工程水泥标号不够,哪块墙体里掺杂进一粒碎砖头,敲掉重建。李兴国的眼睛像鹰眼,一眼就能发现瑕疵,出现质量安全问题,从分管经理、项目经理到质量安全员都得受罚,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
2008年10月,李兴国检查验收项目部镶嵌的莱城电厂综合楼卫生间面砖时发现砖对得不齐,棱角也不规矩,用木槌一敲,有的面砖还发出了鼓声。李兴国摇摇头说:“这活可不行,马上返工!”返工就意味着经济损失,项目负责人说:“这点小毛病,外行也看不出来,干完就算了。”“不行!”李兴国言语干脆,“不能因这点小毛病影响我们的信誉,砸了自己的饭碗。”
2007年5月,公司承建小洼新村居民小区。公司人员回访时,部分群众反映自来水表有的走得快、有的走得慢。李兴国请技术监督部门进行了检测,确定水表存在质量问题,他立即安排人员购置了新表,进行更换。李兴国说:“企业不能只算经济账,诚实、讲信用才能在社会上站住脚,更是企业立身之本。”
职工是主人,企业就是家。2005年至2007年,他先后投资600多万元修建了职工公寓,解决了职工的住房问题。他按时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受金融危机影响,他的企业经营也受到了影响,但他仍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按时足额发工资,职工们说:“李总讲诚信守信用,对待我们就像对待亲人一样,我们没有理由不干好工作。”
2008年,李兴国筹集资金近亿元收购了莱芜东浩化工有限公司(原莱芜市化肥厂),成立了山东鲁中化工有限公司。他投入资金1600余万元,修复设备,购买煤炭,并补发了原企业拖欠职工8个月的工资近200万元及两年零2个月的各项保险金580万元,把800多名职工全部留了下来。
凭着诚实和信用,2005年至2007年公司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民营企业”,被市建委评为“优秀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先进单位”,2008年获“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
新闻推荐
王磊在调研莱芜市旅游业工作时指出,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本报讯(记者 柳尧杰) 8月3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磊带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调研莱芜市旅游业发展情况。她指出,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发挥优势,突出旅游特色,努力打造精品,推动全市旅游业快速发展。...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