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韦勇
他们看园、绿化、修路、护坡……哪里需要哪里干。如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这是一群平均年龄超过了62岁的老人。这就是由20位老人组成的莱城区大王庄镇王石门村的“老年突击队”。
6月19日上午,记者登上了海拔851米、素有“天上人家”美誉的王石门村,并在新建的一处玫瑰园里,一睹老年突击队如晚霞般绚丽的风采。
62岁的老党员崔树贵,是突击队队长,正和队员们一起锄草。七八名队员在玫瑰园里一字排开,不一会儿就把一块几十平方米的梯田整理得井井有条。“像这样的体力活,一般只安排年龄相对较小的队员来干。”崔树贵说。目前这支突击队最年轻的一位队员是50岁,最大的今年已81岁。有时,突击队也会依据老人身体条件做出适当的岗位调整。
说起老年突击队的组建过程,老崔说:“这完全是一个意外。”
2011年6月,王石门村与山东香山森景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整体规划建设香山风景区。景区内的王石门村,是全省海拔最高的行政村,仅有73户、267口人。因山高路远,在大部分青壮劳力下山谋生后,村里出现劳动力紧缺,景区建设遇到了用工难题。“剩下一些老头老娘子,大活干不了,还又闲不住!”崔树贵与几个年龄相仿的老人一合计,来到森景公司从事基建工作。“老人们也真是不简单,叫干啥就干啥!”森景公司董事长张维建说,去年,在景区主干道建设攻坚的日子里,几位六旬老人与青壮劳力并肩奋战,开山凿石,筑路护坡,没有一人喊苦叫累,中途退出。
现场调度施工进度的张维建,被老人们那种任劳任怨、敢于吃苦的精神所感动,并当即给他们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老年突击队”。如今,老年突击队已壮大到20人。
在突击队,队员心里装得最多的是集体。64岁的吴秀香说,她家种着2亩多玉米、花生和地瓜,但遇到公司活多的时候,她会先主动靠到公司这边,“俺们都是先干完公司里的活,最后才干自家地里的!”
“每月有1000多块钱的工资,可比侍弄地强,别的村都羡慕俺,谁不想把这份‘工作\’干好!”60岁的崔志英高兴地说。
今年3月份,森景公司从平阴考察引进1万株玫瑰苗,要在王石门村试种。老年突击队承担了从种植到管理的全部工作。
在队员们的悉心照料下,玫瑰试种获得成功,一个占地80亩的玫瑰园项目落户王石门村。如今,玫瑰园花开正艳,已成为香山景区一道别样的风景。
张维建告诉记者,景区目前正在着手扩大玫瑰园规模,计划到明年时发展到10万株、200多亩,再争取上一个深加工项目,在提升景区旅游档次的同时,帮助周边群众实现增收梦,“相信那时,‘老年突击队\’的干劲会更足!”
新闻推荐
2012年度山东新闻奖及专项奖复评结果揭晓本报12件作品获奖
本报讯 近日,2012年度山东新闻奖和山东新闻奖专项奖复评结果揭晓,本报12件作品获奖。在2012年度山东新闻奖评选中,通讯《大美雪野“慢开发”的背景与魅力》获一等奖;连续报道《透视凤城街道群众...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