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静 通讯员 乔祥明
不到两年,“中国黑陶之都”、“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荣誉称号花落东港。
仅仅10个月,1处山东省文化产业重点基地、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枝繁叶茂。
自2011年11月启动“文化名区”建设至今,东港区将文化积淀和现代产业有机结合,借“文化名区”助推城市发展。
文化强区:26个文产大项目力推“实力东港”
2012年12月初,东港工艺文化城文产项目主体竣工。此时,距开工不到半年时间。
在文化政策的扶持下,全区26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进展顺利:投资1.5亿元的玛雅包装二期项目建成投产,投资1500万元的保利数字院线建成启用,拟投资10亿元的河山生态文化旅游项目筹备开工……
软件开发、动漫设计、服务外包等新兴文化产业如雨后春笋,深度软件、活点网络、海帝电器等一大批骨干文化企业在高新区省文化产业重点基地、青年创业中心等处,形成集聚效应。
绿茶、黑陶、农民画、文化创意———东港“新四宝”已成长为特色朝阳文化产业。单黑陶产业就涌现出广云黑陶、黑陶邢艺术馆等科研机构和民间制陶场所 30余家,每年总产值超过22亿元,产品畅销十几个国家。
文化惠民:一刻钟公共文化服务圈给力“幸福东港”
“在这里读书作画、唱歌跳舞,样样行哩!”2月28日,在石臼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内,文化路社区的李为业正和老街坊一起休闲娱乐。
像这样的镇级文化服务中心,全区将建成9处。东港区去年民生支出5.48亿元,惠民文化投入就占了三分之一。
文化惠民,群众共享。目前,全区在建文化馆、图书馆各1处,镇街道综合文化站9处,文化大院490余处,农家书屋620余处,提升新型农村文明社区150个。
城乡文化共生共荣,双向流动:140余支庄户专业剧团的戏曲、民俗表演、民间藏品“三进城”;“梦想系列”文化工程组织文化下乡活动550场次,培训农村文艺骨干1100余名……
文化富民:三条文化旅游线打造“美丽东港”
3月2日,河山镇范家官庄的草莓正值采摘季节。52岁的尚培兵满脸喜悦:“节假日一天就赚千把块,去年俺一个棚收入八万多呢。”
文化铸魂,旅游富民。草莓文化节、豆腐文化节、绿茶文化节……一个个乡土文化品牌,让村民的口袋渐渐鼓起。
东港区推出三条“美丽之旅”文化旅游线,重点打造“生态三庄”“花木西湖”“果蔬陈疃”三大乡村文化旅游品牌。
在东部,投资10亿元的海曲文化新城建设,将有效拉动将帅片、古城一线旧村改造,“一院一祠一古城”“一茶一竹一状元”的文化之旅让游客充满期待。
在西部,随着三庄镇被评为省最佳休闲乡镇,陈疃镇被评为省级蓝莓之乡,西湖镇被评为江北第一黑木耳基地,以生态观光、农业旅游、城郊采摘为主的文化生态游成为城郊游首选。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 刘惠“霜熟稻粱肥,几村农唱;灯红楼阁迥,一片歌声。”近年来,东港区“眼”向基层,“面”朝群众,挖掘文化底蕴,创新文化载体,城乡群众文化蓬勃发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不断成长壮大,城乡6...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