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丁兆霞 张鹏 刘庆波
钢筋混凝土浇制的墩子侧方,是个边长约2厘米的三角形“钥匙口”。曲柄摇把插进去,随着转动,墩子正前方一个25厘米×12厘米的小门缓缓开启。中楼镇集中供水站站长卢立志把一个装有水表的管道,从小门里送进去,与取水阀连接,随着水闸的开启,汩汩清流奔涌而出。
在中楼镇孙由片的庄稼地里,每隔48米都有一个这样的“墩子”,它们就是低压管道灌溉的出水口。
夏季农忙时,村民来到田间地头,只要按照“墩子”上印着的数字拨一个电话,水管员就带着水表过来,接上水阀,开启水闸,浇地问题轻松解决。一般来说,一个出水口能浇7亩地,一个水管员能同时看10个出水口。一人一天浇个几十亩地,不成问题。
在今年夏季旱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以柳黄沟水库和孙由水库作为灌溉水源,该片区于4月份铺设完成的53.8千米管道、建成启用的这788个出水口,一举灌溉了周边10个村庄的8760亩农田,其中管灌8040亩,带灌720亩,9866人由此受益。
9月21日,在该片区采访时,卢立志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原先浇地用水泵从水库抽水,一亩地花费50到70元不等。现在在地头就能灌溉,没了路上用水损耗,没了水泵用电用油费用,一亩地抗旱只要18块钱。对此,当地村民总结说,“不用电,不用油,喷灌到地头,方便啊!”
据测算,得益于这一低压管道灌溉,该片区年可增加粮食产量82.55万千克,年增产值98.93万元,年节水92.37万立方米,节地186亩,年省工1.06万个。
同样的改变也发生在巨峰镇南北山流域茶园片。
千亩茶园中,一只只跃起在半空中的“蜻蜓”,转动着的翅膀飞溅起细线般的水滴,播撒向身下昂首承接甘露的茶园,氤氲出一片白色的水汽。
南北山流域茶园片,受益于微喷灌溉。“微喷,不仅能改良土壤墒情,改善茶园小气候,又能避免常规灌溉所带来的水肥流失、地下水污染以及土壤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对实现茶叶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区水利局局长焦安堂告诉笔者。
据悉,该流域微喷基地建成后,比漫灌可节约水资源40%,扩大水浇面积60%,每年能提高经济效益60余万元。
高效节水灌溉,开辟“人水和谐”发展的新路径。7月30日,经过岚山区水利局和财政局有关人员的共同努力,克服时间紧、要求高等困难,在2012年山东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专家公开评审会议上,岚山区从全省35个区县中脱颖而出,成功竞得全省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至此,低压管道灌溉和微喷灌的有益实践,将在岚山,由点到线,顺势向面铺开。
据岚山区水利局有关人员介绍,根据岚山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三年总体目标规划,今年,岚山区高兴和中楼2个乡镇的36个村庄将继续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专项资金高效节水灌溉项目2.73万亩,其中微喷灌溉面积1.37万亩,低压管道灌溉面积1.36万亩。
至2014年,将有黄墩镇、高兴镇、巨峰镇、中楼镇四个乡镇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全区规划建设高效节水灌溉7.76万亩,涉及80个村庄,其中,茶园微喷灌工程3.91万亩,大田高标准管道灌溉工程3.85万亩,总投资10967万元,该项目实施后,将使岚山区的高效节水灌溉工作跃至全省全列。
在焦安堂看来,这一规划的实施,将拓宽全区“三农”发展的天地——— 全区12万亩绿茶的产量和品质得到整体提高,特色农业发展的水资源瓶颈问题得到解决;现有的4万亩茶叶大棚,2万亩蔬菜大棚,2万亩各类绿化苗木,也藉由此,实现灌区化、节水化、智能化建设,促进全区农业的机械化、设施化发展。
而高效灌溉,取代了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跑冒滴漏”严重、农田多为大水漫灌的过往,随之产生的效益,更让广大的种植户具体可感。
据测算,该项目实施后,三年内,岚山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发展节水面积可达11.92万亩,通过3年的建设,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85,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10.13%,年新增效益4276万元,节能效益77.5万元,省工效益382万元,节水505万立方米,节地效益703万元,总效益达5438.5万元,可实现经济净现值26147万元,内部收益率为33.6%,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92。
新闻推荐
本报东港讯(通讯员 文祥隋瑜)早上提前半小时上班,中午不休息,下午推迟半个小时下班……如今在东港区,错时工作制使社区再添魅力,受到广泛好评。东港区现已建成城乡社区119个,是全国首个农村社区...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