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而立,凭海而兴。大海,是岚山的禀赋。
从“背向大海”到“面朝大洋”,“岚山思维”精彩转换。
实践证明,思维是带有根本性的,思维领先一步,发展步步领先。
于是,顺应转方式、调结构大势,致力于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先行示范区、鲁南临港产业区核心区,聚焦蓝色海洋,岚山便有了转调“五式”:
布局引领——— 黄金岸线黄金分割。25公里海岸线的狭小空间内,岚山科学统筹产业结构、港产关系、产城关系、港城关系,以阿掖山为中心确立了东部港区、南部城区和北及西北部临港产业聚集带“两区一带”的三大空间布局。在东部港区岸线,形成了装卸散杂货物的南港区,布置大型液体化工码头的中港区和山东精品钢基地专用港区的北港区,不冻不淤的天然优势,奠定了黄金口岸的坚实基础。以疏港大道等与港口岸线相连,在北及西北部临港产业聚集带建设中,重点发展钢铁及配套产业园、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产业园、木材产业园和临港物流等临港产业。在南部生活岸线,滨海新城区已经雏形乍现,东起海上碑公园、西至绣针河口,中国东部沿海少有的面南海岸,已成为令岚山人成就梦想的阳光海岸;山海相接处,水缓鱼丰的海洲湾渔场与一望无际的金沙滩,注定让这里成为岚山最美的地方。
产业升级——— 高碳产业低碳发展。岚山,全新的产业升级“路线图”脉络彰显:钢铁产业由“单个企业”向产业集群发展,石油化工产业由仓储运输向炼化及精细化工迈进,木材产业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挺进,食品药品产业由传统型向高新技术型嬗变……遵循“路线图”,岚山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倾力打造“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条延伸、项目配套跟进、空间布局集中”的现代临港工业体系。上半年,岚山钢铁及配套产业园开工建设项目4个,完成投资6.6亿元;石化产业园开工建设项目4个,完成投资7.6亿元;木材产业园开工建设项目6个,完成投资2.2亿元。规划建设了食品药品工业园,众山生物制药项目完成投资1.1亿元,部分车间试生产。
民生为本——— 亲水岸线亲民情结。瞄准建设“产业发达、生态和谐、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海滨港城”的全新坐标,岚山致力于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进共赢,民本理念彰显。建设临海的美城:投资10亿元规划建设南部滨海新城区,以“显山、露水、亲海、增绿”为目标,多岛海环境改造、荻水湿地公园、海上碑公园等城市景观工程同步推进,从根本上解决了“靠海不见海、见海不好看”的局面,亲水岸线由4公里拓展到29.2公里;建设生态的绿城:通过完善《全区造林绿化三年规划》,岚山年内将再添3万亩新造林、3年内将突破10万亩,年内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36.9%,城区绿地率达到35.6%。
城乡统筹——— 农业生产工业模式。统筹城乡发展,岚山正在破题。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全区粮经比例达到4.6∶5.4,近三年发展特色农业7.72万亩、占总量的25.3%,今年再发展2.2万亩。其中绿茶近三年发展了3.34万亩、总面积达到6.5万亩,今年再发展8600亩。用工业化模式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新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9家,全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35家;新发展以茶叶生产加工、畜牧养殖、农机服务等农民专业合作社54家,全区累计达到163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投资1.8亿元实施水库除险加固等16大项、27小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整合资源培育1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样板村,带动提升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
机制保障——— 有效工作有效推动。“有效工作”,是“政府”的生命力所在。岚山围绕区域中心工作,对“有效工作”定责任、定时间、定进度,并建立跟踪问效机制,“效率岚山”由此而生。对全区8个乡镇街道和58个部门分别按三分之一的比例确定优秀、先进和一般等次,加大奖惩,拉大差距。集中优势力量向重点工作聚焦,全力服务项目招引落地、民企扩张和园区建设,打造“收费最低、服务最好、效率最高、环境最优”的最佳投资环境。对客商实行“五星级酒店式服务”,小到用电、用水协调,大到土地使用证、规划许可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政府“保姆”式24小时上门服务。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史学山 张立法)3月11日,山东远东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带了满满的两大车学生课桌及教师的办公桌,来到夏庄镇马坡完小举行爱心捐助活动。这是该公司对马坡完小的第三次捐助。此次捐...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