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徐晓清
一个时长不到3分钟的微电影《好好工作,不占便宜》,获得第四届日照文艺奖。
一句话,不到3分钟的演绎,是如何打动人心的?记者采访了主创人牟军。◎◎
人物简介
牟军:
·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
·山东省青联委员
·日照青年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山东东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事视频创作十余年,各类影视作品500余部。电视散文《日照》成为日照市外宣片。
·微电影《盲茶》荣获山东省旅游微视频大赛一等奖
·第六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一等奖
记者:祝贺《好好工作,不占便宜》获奖。显而易见,这部微电影的题目很口语化,应是有故事背景的。您讲一下是什么?
牟军:的确是有故事。
2018年,省里有一个有奖征集主题视频创作活动,主题是爸妈的叮咛。当时咱东港区纪委想拍一个家风传承的公益广告来参赛,于是我们联合承制。在选择题材的时候,纪委有位负责人讲了一个发生在1990年代的故事,说一位父亲去卖粮食,回来的时候发现算错了账,多出来很少的钱。这时候,就有了故事冲突了——— 把多出来的钱退回去还是留下?一番争论后,这位父亲坚持把多出来的钱退了。
钱尽管不多,但这个事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后来,孩子长大了,也从事财务工作,这位父亲就叮嘱道“好好工作,不占便宜”。这个就是传承。于是,我们决定围绕这句话拍个短片。
记者:作为一个“主题”短视频,如何做到“教育”效果的生动有力而不空洞?
牟军:这要归功于细节的力量。
《道德经》中有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意思是说天下的难事必须从容易处做起;天下的大事首先从小事着手。我们讲文化传承,讲家风传承,更得遵从这个道理。没有细节,就会空洞。没有故事,就会生硬。
记者:我很认同您上面的观点。您讲一下自己的从业经历吧?
牟军:从2004年开始,一直从事影像创作工作。主要为各行各业创作微电影、短视频和专题宣传片。
2010年,成立山东东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在影像艺术方面,公司始终坚持“创意为先、品质为重”的宗旨,用光影体现独到理念,用细节传达人文情怀。我们认为,影像的价值在于记录和传播。因此,我们坚持拍摄日照这座城市十余年,策划制作了“与日照 共美好”系列短视频、日照茶系列公益广告、日照守艺人系列纪录片等。
为拍摄日照绿茶公益短片,我们邀请上海职业广告演员,先后在五莲、莒县、岚山以及东港的山川、大海和茶园取景,用高标准的拍摄手法呈现,用影像作品来助力日照茶博会的开幕。
记者:拍这部短片时,遇到过困难吗,有哪些有趣的事?
牟军:片子虽短,却也会有它的难题,也有感人的故事。
首先是选场景的困难。
这是一个1990年代背景的戏,而现在新农村建设,村村通,到处都是柏油马路、水泥路、大瓦房……那个年代的场景就很难找。因为资金所限,我们也不可能为这么小的一个片子搭外景。就想办法,从陈疃、黄墩、南湖等地找,找了好多地方,后来在东港区纪委的协调下,终于选了一个村子。
外景地选好,到选演员时就很有趣了。片子需要一些群众演员,我们认为这偏僻的小村,村民会很保守很害羞,但没想到,村民一听说我们要拍关于家风传承的短片,表现得很积极热情。一些人免费把房子提供给我们用,有的还把家里的拖拉机、自行车甚至老算盘“贡献”出来。就是我们需要什么,他们都全力支持。
这让我们很感动。
后来我想,这个片子之所以获奖,也与“民心所向”有关。
记者:您还拍过哪些有影响的,包含日照元素的影片,是什么初衷?
牟军:本次日照文艺奖,我们有两部作品获奖。除了《好好工作,不占便宜》,另外一部是《日照守艺人》。
《日照守艺人》是和刘森、王玉振一起拍的。为了拍片,我们跑了一千多公里,跟拍了60多位老手艺人,创作了12集这种微纪录片。刚投放的时候,一个月的时间,全网点击量到了500多万。
“守艺人”的创作动机很简单,我们想抢救性的记录下来老一辈的手艺人的历程和传承现状,这些老前辈基本面临手艺技术后继无人的状态。在这个系列里,导演王玉振和制片人刘森一致认为要保留影片的真实性和原本性,真实记录手艺人的生活和技艺,能为传承非遗文化和保留传统记忆留下一段真实的影像。
记者:谈一谈对日照文艺奖这个奖项本身的评价。
牟军:日照文艺奖的设立,极大地鼓舞了我们这些文艺创作者的创作热情。
在这里,我代表创作团队再次感谢组委会对我们作品的认可。从日照文艺奖设立以来,我们一共有三部作品获奖,这对我们来说既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激励。下一步我们会依托山东丰富的海洋资源,创作海洋主题的系列纪录片和海钓网络栏目,传播推介海洋文化和海洋旅游。
新闻推荐
荣升铸造有限公司自去年4月落户许孟绿色铸造产业园以来,许孟镇党委、政府全力做好服务工作,仅用5个月时间,就使企业完成...
五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五莲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