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日照 今日五莲 今日莒县
地方网 > 山东 > 日照市 > 今日五莲 > 正文

五莲剪纸 剪刀下的慢时光

来源:黄海晨报 2020-06-19 09:37   https://www.yybnet.net/

全媒体记者?谢岩

50年前,五莲县西安村。8岁的王淑文坐在炕上,一天的光阴,剪出两张窗花,一张白菜,一张萝卜,看到娘忙完农活进屋,赶紧扬起小手:“娘!看我剪得像不像?”

今天,五莲县东唐庄村,58岁的王淑文用树枝翻晾院里的艾草,在水龙头前给丈夫洗衣服,打扫屋里院外,然后坐上炕头,拿起用了50年的剪刀,接着剪“金陵十二钗”,“这每一个‘金钗’,得足足一天的工夫,才能剪出来。”

时光,在这把用了半个世纪的剪刀下,缓慢地走着。这里,仿佛有一个特制的时光机,以不变的节奏前行,无关世事纷扰,不理红尘喧嚣。

一年的手起剪落,换腊月十天的满满喜悦

“走路不方便,就坐炕上剪纸吧。”娘对王淑文说。这年,王淑文8岁。

3岁时生痧子落下了腿部残疾,王淑文的学业时断时续,到了12岁,小学没读完,但跟着姥姥和母亲学的剪纸,却已有模有样。

白天,母亲在生产队挣工分,夜晚,和王淑文姐妹几个一起在灯下剪纸,有时姥姥也在。姥姥剪的八洞神仙、小灯笼、蝴蝶和鱼,王淑文越看越爱。那时候,她剪的最多的是“窗户夹子”,就是窗户角花,贴在窗户的两个上角。

五莲剪纸源于明末清初,是人民以劳动和智慧创造的一门艺术。对于王淑文一家来说,剪纸还是一门营生,像在生产队里挣工分一样。

“窗户夹子是一对,还带着四个窗棂花,讲究的人家还要配上窗户帘子。”从前的窗户是木质的九棂子窗,每到冬天要用白纸封起来,过年的时候,贴上大红窗花才有喜气。窗户夹子贴在窗户两个上角,窗棂花四个一套:春牡丹、夏荷花、秋菊花、腊梅花。

“好好剪,过年给你截个花褂子!”娘要去生产队干活了,对王淑文说。寻常的日子里,王淑文坐在炕上一直剪,剪好了找个书本夹起来。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日影儿从炕脚挪到炕头,王淑文把剪好的花拿到木窗上比划一下,衬着日光和白窗纸,这棵干枝梅鲜红得煞是可爱。

终于盼到腊月二十,娘把她们姐妹平时剪的窗花,都用书册夹着,天天去赶集。到汪湖、枳沟、五莲县城,寻个下集必经的路口,敞开一张油纸,铺几张大红窗花,谁家媳妇姑娘赶完集,看见这喜庆的窗花,都得捎一打。

“从前一对窗户夹子五分钱,带着小花,后来,一对窗户夹子就涨到一毛钱,小窗花也要一毛钱一套。娘赶集很快就卖完了,也就一个小时的工夫!”有时,窗户夹子卖没了,成套的小窗花就不好卖了,王淑文姐妹几个就连夜剪。白天在明亮的天光下剪大些的鱼、牡丹,晚上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剪火柴盒大小的窗户帘子。帘子下的流苏要慢慢挪手、细细下剪,“以前那九棂子窗户,冬天用白纸封着,夏天就从中间铰(剪)开一块,天热的时候卷起来,四张小窗户帘子就贴在卷帘的下面。”

年三十,赶完最后一个年集的娘回家了,真给王淑文姐妹们带着花褂子来了。

“从前啊,剪一年,卖十天,能挣一百来块钱。现在给一千块不觉着喜(高兴),那会儿啊,一百块钱,了不滴!能过个油汪汪的好年!”?

剪幅牡丹一朝成名?剪张屈原到圩河祭奠

“俺剪棵牡丹不中?”

“中,就剪你拿手的。”

头一次见这么多人,头一次参加剪纸比赛,不识几个字、没出过远门的王淑文有点慌。来得匆忙,王淑文只带着那把用了多年的剪刀,却忘了老花镜。

剪纸的花样都在王淑文脑中,几分钟,一幅富贵牡丹就跃然纸上,因为没戴花镜,王淑文一手举着纸,一手举着剪刀,离眼睛二尺的距离剪了起来。

2013年11月,王淑文被村里县里推荐,参加日照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以一幅牡丹剪纸获得二等奖。

2016年9月,应邀参加在济南举办的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2017年5月,她参加日照市第五届残疾人艺术展,作品获得二等奖;2017年5月,她获得五莲县剪纸艺术作品一等奖,并被五莲县汪湖镇中心小学聘任为剪纸社团教师;2017年10月,她的剪纸《金陵十二钗》《十二生肖》《八仙图》《伟人头像》《喜迎十九大》等52件作品被五莲县档案馆征集进馆收藏。2019年,王淑文被评为五莲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妈,端午节要到了,你就剪张屈原吧,咱吃粽子不就是为了纪念他!”在两个外国人面前,王淑文搓着手,不知剪啥好。亏着女儿在家,听了翻译说明来意,从网上搜出屈原的画像,王淑文照着画像,拿起笔,匆匆画了个草图,然后手起剪落,在外国人惊奇的目光中,一幅新的剪纸作品完成了。

2019年6月,一位俄罗斯老师带着学生,在日照市文化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东唐庄村,亲眼目睹一名普通的中国乡村妇女,用一把平淡无奇的剪刀,一个钟头左右,剪出栩栩如生的一幅人物作品。须发纤毫毕现,衣袂飘逸灵动,师生不由啧啧称奇,被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神奇和精美彻底折服。

他们捧着这幅屈原剪纸,到东唐庄村头的圩河祭奠屈原。在王淑文心中,屈原、孔子、老子等人物,都是传说中的“英雄”,而她认识他们的方式,不是通过书本,而是通过剪纸。

一天只够剪一个“金钗” 三年福棚顶还是那幅“月铭”

王淑文从来不存纸样,50年来,传自姥姥和母亲的花样一直都在她脑海中,她也不知道有多少种。

1984年嫁到东唐庄村,王淑文带了两把剪刀:一把是母亲的,一把是她从8岁起一直在用的。婚后第一年春节,她在窗户上贴满亲手剪的窗花,大年初一乡亲们来拜年,才知道本村来了个巧媳妇。“给俺剪个鱼吧”“今年牛年,剪个牛”“俺家要将媳子(娶媳妇),给俺剪些喜字”……放下农活、拿起剪刀,一年的辛苦,在腊月里换成必需的家什和新鲜的年货,王淑文像当年的母亲一样,赶年集补贴家用,平常日子里,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都会央她给剪个喜字、馒头花、寿字等等。

自从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淑文从小时候剪的《西游记》师徒四人开始,发展到“金陵十二钗”,再到“马恩列斯”以及国家领导人等人物剪纸,同时与时俱进,增加现代题材,陆续创作了“喜迎十九大”“抗疫从我做起”等作品。

每一幅花草、每一幅人物,每一片叶子、每一丝发须,细密的缝隙,圆润的转角,在王淑文看来,没有难易———五十年光阴的浸润,剪刀日益“消瘦”的把手,把手留在她手指上的硬茧,足以让她手中的剪刀,在纸上恣意遨游、纵横捭阖。

乐乡游自驾团、镇上的领导、即墨来的庄户人……有人专程预定“金陵十二钗”,有人大老远赶来,给儿子的新房求最古老的喜庆窗花……

如今,村里的九棂子窗户几乎全换成了铝合金玻璃窗,古老的剪纸窗花,得打浆子贴,褪色后不方便揭,于是张贴得越来越少。上了半百年纪后,王淑文的腿脚越发不好了,丈夫中了风,事事需要她照顾———她不再赶集了,剪纸无法维持生计。偶尔村里有办喜事的求她剪套喜字,人家一提给钱,“邻里邻居的,要什么钱呢?”即使是远道而来的,也就是十元八元一张,“不过就是费些时候,还有人真心喜欢,跑这么远来找我剪,我这心里,知足!”

“金陵十二钗”面容清晰,花朵繁复,发丝细腻,王淑文也还是不觉得难,“就是费时候,一天不做别的活,也只剪得一个金钗!”

一天剪一套人物,一生兜转于一方乡土,满院摊晾的艾草散发阵阵芳香,阳光和微风带来初夏温热的绵长气息……时光,在这个小院,仍然慢慢行走———日影儿还是像五十年前那样,每天从炕脚移到炕头,王淑文还像从前那样,坐在炕上剪纸,只是,新添了三把剪刀。天花板上贴着她亲手剪的“月铭”(贴在福棚顶的剪纸),是前年春节女婿在这过年时,帮她贴上的,褪了色,却一直没有揭。

家里也换了铝合金窗户,她仍然每年贴窗户夹子,贴四季一套的窗花,春牡丹、夏荷花、秋菊花、冬腊梅,每个窗户下角,剪一只小猫蹲在窗台上,圆圆的猫儿眼神专注,身上的茸毛毛好像随着微风抖动起来……

新闻推荐

五莲职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一次办好”

本报五莲讯(通讯员匡立增)职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难、周期长、程序复杂,是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一个堵点问题。近日,五莲县社会保...

五莲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五莲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五莲剪纸 剪刀下的慢时光)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