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宋庆艳
三年来,快要退休的他,利用业余时间,训练山里娃打乒乓球,带出了一支乡村小学女子乒乓球“梦之队”;三年来,他把小队员当成自己的亲孙女,用严谨的训练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诠释了爱的教育真谛;他还把诗歌融入日常教学,用自己创作的诗歌,引导孩子们看到了生活感性温柔的一面。
他,就是五莲县汪湖镇坡子小学高级教师林宝明。
一手握球拍:
“退休前,要把乒乓球技术
传授给山区的孩子们”
今年59岁的林宝明,自幼酷爱体育运动,从年轻时就是一个乒乓球爱好者。他深知,健康的体魄,来源于健康的运动!而国球精神中的拼搏和奋进,更应该及早内化为孩子们的品质。
1984年参加教学工作的他,先后执教汉王初中、汪湖初中,担任过班主任和中心语文教研组长。2015年暑假,他申请来到汪湖镇坡子村小,担任科学和美术教学,并兼任图书、水电、花木等管理工作。
“退休之前,我要把我的体育意志和乒乓球技术,传授给偏远山区的孩子们。这世上只有不做的事,没有做不成的事!”林宝明暗下决心。
当时的学校没有专门的体育运动场所,乒乓球台也是早已废弃的。林宝明自带30个旧球拍、100个乒乓球,又修补一张露天乒乓球台。每逢午饭后、放学后,他就教老师和学生打乒乓球。
在没有专业教练的情况下,如何让孩子们得到系统训练?林宝明自有“招数”。他首先在网络上学习乒乓球教程,如北京体育大学教师赵霞的搓球技术动作要领;其次到县城找专业老师请教;再次是向高手老师请教,最后是走出去、请进来。他以县城各俱乐部为重点,西到于里小学,东到许孟小学,南到街头小学,通过广泛交流,提高孩子们的球技,锻炼了他们的良好心态。
在训练中,林宝明注重因材施教,他根据每个运动员不同的身体素质和性格特点,决定训练模式和打球风格,如进攻型、防守型、防守反攻型。为了不影响孩子们正常的学习时间,他科学规划训练时间,分为早读前、课间操、中午饭后和下午放学后,一天四个时段,风雨无阻。每逢暑假、寒假,就改为一周训练一天,遇到外出交流,他负责来往接送。
细心的林宝明掌握每一个运动员的家庭状况,熟知每个运动员喜欢的饭菜和用量,及时察觉每个运动员的情绪变化,做到及时调整、调动她们的积极性和斗志。每次午饭,他都要看着她们吃完最后一口饭菜,才离开餐桌。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17年3月,汪湖镇坡子小学组建汪湖乒乓球校队,当年9月份参加五莲县“体彩杯”乒乓球大赛,代表汪湖中心小学,一举获得了全县小学组女子乒乓球团体第五名、单打第三名的好成绩,抛掉了汪湖小学十多年来体育比赛落后的帽子。
2018年,坡子小学成立了40人的乒乓球社团,在五莲率先开设乒乓球体育课。这年举行全县“体彩杯”乒乓球大赛,坡子小学再次代表汪湖中心小学出征,获得了全县小学女子乒乓球团体第三名、单打1人进前八名的好成绩。
2019年,林宝明带领6名队员,参加五莲县中小学生“体彩杯”乒乓球大赛,小学组王曦、纪冉、韩雨霏获全县小学组女子团体第三名,纪冉、韩雨霏单打进全县前八名。王涵、王欣敏、葛慧代表五莲中学初中组,获得全县初中组女子团体第二名;个人单打方面,葛慧获第一名、王欣敏获第四名、王涵获第六名。
三年来,林宝明利用空闲时间,训练了60名乒乓球社团队员,其中有10名优秀队员参加县教体局组织的“体彩杯”乒乓球大赛,21人次获得县级荣誉证书或奖牌。
爱的教育:
甘做孩子们的爷爷,精心呵护学生成长
在这群孩子中,葛慧是训练最刻苦的一个。她9岁开始打球,比其他队员小一岁,还是替补队员,长得瘦弱矮小,每次训练完毕,头发都湿透了,看起来非常乏力疲惫。
林宝明有些于心不忍,便说:“葛慧,你可以少训练一些时间。”没想到葛慧却说:“不不不,我要多训练,我要拿冠军!”
这个倔强的女孩让他动容。在以后的训练中,葛慧每天举40个哑铃,做20个俯卧撑,训练非常吃苦。林宝明发现,葛慧非常善于用脑子打球,技术很快得到提高,常常打败队友。
2019年9月,六年级的她,获得全县女子团体第二名、单打第一名。更让林宝明高兴的是,葛慧的文化课成绩在班级总是前两名。
“这些小运动员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时间观念强,做事高效,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永不言败的斗志。每个运动员都有自己的学习规划和美好的理想追求。打乒乓球锻炼了孩子们的意志力和专注力,小队员们除了球技在不断提升,每学期的文化课成绩也在提高,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林宝明说。
考虑到下午训练体能跟不上,他还为孩子们准备好了水果、花生、核桃、巧克力、牛奶等营养补给,并放在训练场地的橱柜里。每次训练,他都是第一个到场地,最后一个离开。为了给孩子们挤出更多的训练时间,打扫卫生、整理器材等琐事,他也亲力亲为,即使累得腰酸背痛,他心里也甘甜。“在我眼里,他们都是我的小孙女。”
比赛中,林宝明会根据对方情况叫停,现场调整战略战术;比赛结束后,他忙活着给学生们端热水、系鞋带、递手纸,带领他们一起做放松运动。
这些点点滴滴,都刻在了小队员的心里。在小队员丁硕的记忆里,每逢外出交流,林宝明总是骑着一辆两轮摩托车,负责每一个队员的来回接送,他风雨无阻,只为载着山里娃走向外面的世界。
三年来,林宝明用一辆两轮摩托车接送学生外出打球,总计有200多次。有一天下午,天快黑了,下起了雨,丁郭庄村的学生丁硕和王志敏因为离家近,林宝明决定先把她们二人送回家,发现丁硕没带雨具,他便把雨披给了丁硕,自己淋得全身湿透。后又返回学校接送韩品,这时起了雨雾,透过头盔玻璃视线有些模糊,车子在黑暗中缓缓前行,终于把韩品安全送回家。全身湿透的林宝明,终于松了一口气。
还有一次,暑假时林宝明组织小队员们去五莲交流,他先开着摩托车,把小韩庄的韩雨霏送到离家22里路的汪湖车站,再回到西唐接王曦和纪冉。下午回来的时候,他叫了一辆出租车,让孩子们坐在车里,自己骑摩托车跟在后面,护送孩子们回家。三年来,他组织了30多次外出交流比赛活动,在保证小队员们平安的同时,也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球技。
“在我心里,林老师更像是我们的爷爷,因为我们的爸妈多数是林老师的学生。他训练时要求很严格,但是平时非常和蔼可亲,我们都喜欢做他的学生。”小队员王志敏说。
一手写诗:
创作带着泥土的诗歌,让孩子们感知生活的美好
三月的五莲,雁阵拉开了帷幕/松软的泥土,小草睁开了眼睛/牛背上的牧童,柳笛响在田野里/皮影戏里的小伙伴,蹦蹦跳跳,学说逗唱/天上的纸鸢,没有羽毛和翅膀,梦在蓝天上飞翔/穿梭柳烟的紫燕,喃喃编辑春天里的故事/盘旋高空的雄鹰,寻觅属于自己的目标
这是林宝明笔下诗意盎然的《三月的五莲》。30年来,他曾在报刊上发表过一些诗歌,其中就有反映童年生活的《小儿》《放纸鸢》《紫燕》《晚归》《荡秋千》等绝句,发表在《山东诗歌》、中国诗歌网等纸刊和网络平台。
从小和泥土打交道的林宝明,在诗歌里表达着田园的情愫和哲思。“我写诗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只有热爱生活、眷恋家乡,才能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产生浓厚兴趣。诗歌使人明快清朗,它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一直影响着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我也把诗歌渗透到教学中。”
在课堂的古诗背诵课上,他和同学们一起,一遍遍地吟诵那些田园诗、抒情诗、送别诗、怀古诗、咏物诗,在孩子们心中种下诗歌的种子。他还把自己写的适合小队员们背诵的诗歌,在发乒乓球视频时加上,让她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文学的滋养。
“教育成功的全部秘诀在一个‘爱’字。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就得树立大教育观,树立全面发展的理念,遵循被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和需求施教,从长远发展出发,不能只顾眼前利益、短期效应,不能只顾应试教育,忽略孩子们其他能力的培养和早期发现、挖掘。”
初夏农忙,林宝明来到田间地头,精心照料禾苗。那些被他精心培育的苗子,将在自由的田野上,栉风沐雨,开花结果。
新闻推荐
本报五莲讯(通讯员李文豪)5月10日,五莲县石场乡的岔家沟、单家村、上石屋和下石屋4个村联合运营式互助养老院正式成立,共有42...
五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五莲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