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刘明照
今年72岁的王光福老人,五莲县潮河镇刘官庄村人。他从十七八岁的时候就传承父亲的木匠手艺,并自学创造了“木皮画”技艺,几十年来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很多作品被喜欢民间艺术的人士收藏。他还和儿子王岳卿创办了“齐鲁王氏木作艺术馆”,供人免费参观,传承中国工匠精神。
“我们是木匠世家,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到现在已经是第九代了。我是第八代,大儿子王岳卿是第九代。”王光福老人介绍说,他传承父亲的手艺后,从小就喜欢画画的他,看到木头的下脚料花纹很多都有抽象的图案,有的像山川河流,有的像鸡鸭鹅狗,还有的像人物,自然的图案非常神奇,于是他就尝试着用树皮和木片拼贴画作。
王光福老人介绍说,1966年就开始用木片和树皮作画了。那时候粘贴的画题材有财神爷、玉皇大帝、灶王爷,也有《西游记》人物系列,还有山水花鸟。“当时作了画后,就挂在家里,非常美观,有的作品也送给邻居和亲朋好友了。”王光福老人说。
创作“木皮画”,基本上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有的时候是晚上创作。因为作为一名木匠,干活挣钱,养家糊口是本分,创作“木皮画”只是一个业余爱好,当时作品也卖不了钱,所以一直是“副业”,不会打牌、打麻将的他,把创作“木皮画”当成了消磨时间的活儿,根本也没想能通过这个挣钱。
王光福老人上过6年高小,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年轻的时候最喜欢看书,《杨家将》《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名著都看过。因为喜欢看书,让他身上多了些书香气息,没事就写写画画,这为他的“木匠”生涯增添了不少色彩。
虽然没有学过绘画,但是王光福老人凭借自己的认真劲,画出的“素描”绘画作品,颇具“艺术范儿”。电影明星、身边的人物,都成了他画笔下的作品。王光福老人介绍说,自己画画的水平,其实是当木匠练出来的,因为以前做家具,玻璃上、柜子面上需要画画,找人画得花钱,自己画就省钱了,后来老伴也被他逼成“画家”。
“这是我画得老伴,您看是不是很像?”王光福老人拿着他给老伴曹公建的画像说,他平时闲不住,如果没事了,就会画画,或者作“木皮画”,现在家里的墙上都挂满了“木皮画”和他画的作品。
因为常年制作“木皮画”,王光福老人也慢慢地做出了点名堂。后来就有人慕名找上门,要买他的“木皮画”。“现在一幅作品能卖到300元到400元左右,如果是定做,图案复杂一些的,价格会高点。”王光福老人说,创作一幅作品,从构思到成品,得两到三天的时间。
王光福老人介绍说,年轻时家里比较穷,28岁时曾经到东北打过一年多的工,回家后在生产队的“编织组”干了一年,后来就到了“木匠组”一直干到“分田到户”。心灵手巧的王光福,不仅会用木匠手艺做各种家具,还会柳编技艺,编簸箕、箢子等农具。
“我有4个孩子,两个儿子,两个女儿。”王光福说,自己就是靠着木匠的手艺,做柜子、大衣橱、凳子、椅子、桌子等家具,还编簸箕、箢子、粪筐等到农村集市上卖了挣钱,把几个孩子拉扯大。当时为了省钱,家里的房子都是他和老伴一砖一瓦的垒砌起来的,就是到了上梁的时候才找人帮忙。
王光福老人的大儿子王岳卿今年50岁了,目前从事木工家装工作。曾经因为做家具没有市场,他养了多年的猪。2017年,王岳卿响应环境污染治理号召,停止了养猪,把500多平方米的养猪场,改建成了现在的“木作艺术馆”。将二百多年来祖传的木锯、刨子、木钻、角尺、墨斗等100多件“传家宝”挂在了墙壁上。
王光福老人的大儿子王岳卿是目前的唯一传承人。王岳卿打工之余,在父亲的指导下,也制作起了“木皮画”,虽然水平还赶不上父亲,但是目前也制作得有模有样了。“我是王氏木艺的第九代传人,我会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王光福老人的大儿子王岳卿介绍说,目前这个“艺术馆”所有展品都是他和父亲多年积累收藏的结果,目的就是想传承木匠手艺、传承工匠精神。展厅虽然简陋一些,但是也设置了手作体验区,已经有很多学校组织学生前来体验传统手艺。“艺术馆里摆放老式家具是一代代传下来的,手推独轮车、木板凳,还有印制春联的工具等是我自己做的。”王光福老人说,作为一名手艺人,这一辈子没有发大财,但是没缺了吃喝。除了大儿子传承了他的木匠手艺外,二儿子现在从事艺术设计工具,两个女儿目前从事皮影戏的传承,也算是手艺人。
“家财万贯,不如薄技在身。”王光福老人介绍,下一步他将和儿子做好木工技艺的传承,艺术馆对前来参观体验的人都实行免费,不收一分钱,目的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体验工匠精神,并发扬光大。
新闻推荐
本报五莲讯(通讯员张作富)“为特校孩子打造最合适的活动,才是最好的。”五莲县特校根据培智学生身心特点,将课间活动与康复健...
五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五莲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