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青 摄影报道
在五莲县汪湖镇,被称作“窗花”和“铰花”的剪纸艺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汪湖镇东唐庄村,今年58岁的农家妇女王淑文自幼就被姥姥和母亲手中的剪刀深深吸引———一把剪刀,一张纸,它们的结合竟如此曼妙。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几十年来,王淑文不断努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传统技艺上增加新意。她的剪纸作品与生活息息相关,有灵气,更精细,深受乡亲们的喜爱。
“我其实是第三代剪纸传人,我姥姥就会剪纸,我妈妈从小跟着学习剪纸,所以我7岁就跟随母亲学绣花、学剪纸。8岁起,就帮着乡亲们剪窗花、鞋样花、枕头花。”王淑文告诉记者。心灵手巧的她,成为乡亲们口中的巧手姑娘。
王淑文不识字,她的启蒙老师就是母亲,她3岁那年因感冒用错了药,患上了腿部残疾的毛病,导致生活、行动不便,并因此无法进入学校念书识字。虽然腿部残疾,上天却赐给了她灵巧的双手和聪慧的心智,让她在方寸之间,剪出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天地、自己的梦想。
她所继承的也是母亲传承下来的传统技巧和理念。她讲不出多少技法、理论层面的“术语”和奥妙,甚至连汉字都是女儿替她写上去的。但她在作品的题材和画面结构的处理上,分明是根据自我心象的需求,视画面需要准确处理形象和大小,把不同时间、空间的物象置于方寸之间。对于王淑文来说,剪纸不仅是门手艺,更承载着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情怀……
一把剪刀、一个人物、一株花草、一组动物,甚至是当地的风俗民情和民谣故事,王淑文运用奇思妙想,用一双巧手让人和物活灵活现。2013年,她获得日照市“残疾人竞赛剪纸二等奖”;2016年9月,她应邀参加了在济南召开的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2017年5月,受日照市残疾人联合会、日照市残疾人事业发展促进会邀请,她参加了日照市第五届“残疾人艺术展”,其作品获得二等奖;2017年5月,她获得五莲县剪纸艺术作品一等奖,并被五莲县汪湖镇中心小学聘任为剪纸社团教师;2017年10月,她的剪纸《金陵十二钗》《十二生肖》《八仙图》《伟人头像》《红楼梦人物》《喜迎十九大》等52件作品被五莲县档案馆征集进馆收藏。
新闻推荐
精诚济世立杏林 仁心妙术谱华章 ——日照市中医医院60年发展巡礼
历史,总是在回望中意味深长。60年,对于浩瀚的历史长河而言,或许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对于日照市中医医院而言,它是心...
五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五莲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