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鹏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如同一粒充满力量而又坚韧的种子,新教育改革发起人朱永新带动全国新教育各种行动稳步前行。2017年朱教授针对科学教育问题发起论坛,希望所有新教育人把眼光投向科学教育,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校园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让所有的师生因科学而得到卓越的成长。这真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作为第一批加入新教育的实验学校,几年来我们将新教育与学校工作高度契合,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连续五年获得全国新教育先进学校。8名教师获得全国新教育先进个人。在科学教育领域,多年前,我们就进行深入思考,进行了多方尝试。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每一位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素质。当今时代,人们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
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针对课标结合对小学阶段科学教育精髓,我们将小学生科学素养定位为:好奇心,求知欲;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探索精神、创造思维,创新精神;崇尚真知、追求真理。为此学校从科技发明入手,培养学生像爱迪生一样思考和行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下面就我们学校就开展科技教育实践活动的做法与思考阐述如下:
首先确定思路和目标:
宏观思路:大科技教育观下有个前瞻性的理念和明晰的目标。
坚定一个永恒的理念:在科技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认为:只有树立起大科技教育观,让科技教育充分“生活化”,让学生生活充分“科学化”,才能更好地“爱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才能使科技教育更好地贴近学生,让学生在“自然”中用“心”去学科学,去做科学,才能更好地为肩负起“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人才”这一教育重要使命发挥应有的作用。
确立一个明晰的办学目标: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学创造、练特长、重特色、创名校”。具体目标是以学科课程为主轴,以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为两翼,以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创新精神、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扎实的实践技能为着力点,教育学生会学习、会生活、会求知、会健体、会创造。
微观操作:构建三个机制,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体验成功,在成功中得到发展。
具体做法:
一、研究中点燃,课程中渗透,活动中发展
构建起以《科学》教材为依托,在全学科课程中渗透,在活动中发展的大课程体系。
课题中研发课程。
1995年我校承担了山东省创造教育课题实验,1998年又承担了国家教育部、科技部九五课题“全国中小幼科技教育”的课题实验,并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以“在科技活动中开发学生创造潜能”为子课题作了深入研究与探讨。点燃科学研究热情,开发科学潜能。在此基础上使科技教育不仅在课堂上,在校园内,更是走进学生的校外、家庭生活中的角角落落。在活动课程中我们根据实际建立起了以“五莲山自然科学”、“五莲丹土文化的历史和现在”以及附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五小”(小创造、小发明、小设计、小制作、小实验)为主题的校本课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在昨天已经有过,今天仍在我身边相伴,明天待我去更好地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李维江李绪业范为永宽敞整洁的大街小巷、礼让斑马线的靓丽风景、令人满意的窗口服务、文明用餐的意识转变、伸出援助之手的凡人善举……清丽秀美的山城———五莲,在文明城市的...
五莲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