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新闻 五莲新闻 莒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日照市 > 五莲新闻 > 正文

责任:让我们全力以赴 ——— 日照市水利系统加强“三力”建设抗御百年不遇大旱纪实

来源:日照日报 2011-03-28 19:32   https://www.yybnet.net/

青峰岭灌区末级渠系改造

全市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店子集镇杨庄子村民正在抗旱浇麦

本报记者 刘新英 孙向阳

本报通讯员 许彦刚 庄乾清

旱魔无情肆虐,日照大地喊“渴”!

自去年9月11日至今年2月25日,日照市遭遇连续168天无有效降水的严峻旱情。据统计,全市累计降雨4.4毫米,比历史同期少131.8毫米,同比偏少97.1%,是日照市有水文记录资料60年以来同期降雨量的最小值,按降水频率计算,降水偏少程度为300年一遇,历史罕见。

大旱,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面对旱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杨军书记、李同道代市长先后多次对抗旱工作做出重要批示、指示,并深入抗旱一线检查指导;孙海亭副书记、刘西良副市长时刻关注旱情,靠上抓部署抓调度;刘西良副市长把主要精力用在了抗旱工作上,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和指导,明确了抗旱工作总体思路和要求。

于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和水利部门凝心聚力,科学决策,以无比坚强的执行力、未雨绸缪的创新力、造福民生的公信力,践行“献身、负责、求实”的精神,保饮水,保麦苗,保经济作物,一场艰苦卓绝的抗旱战役就此展开……

以人为本,民生为先,面对干旱考验,用创新将执政为民的质朴情怀融入实践

2010年7月17日,正值主汛期。

在“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时刻,日照水库却到了一年来的最低水位36.42米,蓄水量仅6472万立方米。而此刻,仅日照水库向市区的日供水量就是22万立方米。

汛期遭逢干旱,让人有点措手不及。

一周一次的水库水量报表,10天一次的全市天气和防汛形势会商会议,市水利局上上下下每个人的弦都崩的紧紧的。市水利局局长韩立明的脸上更有一种难以描述的沉重,他一边盯着天气预报,抓防汛工作;一边盯着水库水量报表,盘算着如何保障明年的城市用水。

汛期已过半,但是部分蓄水工程蓄水量依然不足。8月19日,市委副书记孙海亭作出批示,明确要求做好汛期蓄水,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干旱奠定基础。

于是,全市水利系统干部职工迅速行动起来,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的同时,对工程蓄水不足或严重不足的,严格控制放水,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抓住主汛期的每次降雨时机,拦蓄兴利水。

截至9月10日主汛期结束,全市地表水源工程总蓄水量6.25亿立方米,较常年偏多近2成,其中仅日照水库蓄水量就达到1.292亿立方米。

直到这时,韩立明的心中才松了一口气,“正所谓手中有水心不慌啊!”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境,韩立明仍记忆犹新,“在汛期关闸蓄水,是一种责任冒险,但是在当时的情境下,它就是一种创新的科学决策,也正是因为这个创新,我们才有了之后积极应对旱情的水源保障能力。”

主汛期刚刚结束,干旱却悄然逼近。

据水文监测结果显示,9月11日至11月2日,全市累计平均降雨量3.7毫米,比历年同期少67.5毫米,偏少94.8%。

本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却因持续的无雨天气而多了一丝暴戾气息。

11月2日,第一次全市旱情形势会商会议召开,市水利局、农业局、气象局、水文局的专家们在一起会商天气、水情、墒情和苗情。根据9月11日至11月2日雨情水情监测情况,专家们认为,当前日照市部分地块已出现旱情,近期,如果没有有效降雨,或者大的雨雪过程,干旱还将加剧。

11月18日,在第二次全市旱情形势会商会上,气氛严肃,连续70天的无效降雨,致使日照市农作物特别是小麦受旱面积大、旱情程度比较严重。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旱情越来越严峻,据统计,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一度达到 141万亩,占在田作物面积的80%,其中重旱面积达到60万亩。

“等待下雨是不现实的,灌溉增墒是最直接的抗旱措施。”在经过反复多次的会商后,专家们一致建议,在大雪节气即将来临之时,应抓住天气的有利时机,抢在大雪封地前及时灌溉“越冬水”。

11月27日至12月7日,市水利局根据市政府领导要求,安排所有水利工程集中开闸放水,并通过媒体和手机短信方式向社会发布。各级水利部门单位的干部职工整整10天的时间,全天候靠在水利工程水源调度上。广大干部群众也响应号召,积极引水灌溉。

据统计,集中放水期间,全市共放水5380万立方米,灌溉农作物71.6万亩,占在田作物面积的40.5%,集中放水抗旱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12月10日,全市累计灌溉农作物113.4万亩,占在田作物面积的64.1%,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基本普浇一遍“越冬水”。但同时,在水源条件差、抗旱成本高的山地、丘陵等地带,尚有38.4万亩农作物旱情尚未解除,约占在田农作物面积的21.7%。

对于这些地方的群众而言,天旱,让最值钱的土地成为了负担。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真正的“灾难”在于,他们的吃水也在遭受干旱的威胁。

据数据显示,全市当时有142个村、4.97万人因旱出现不同程度的饮用水困难,也主要是分布在水源条件差的单村供水、饮用山泉水以及未通上自来水且居住分散的自然村。

“农民吃水是个大问题,特别是临近春节了,要是群众过节连水都喝不上,所有的抗旱都是白搭。”韩立明的话说的很实在,“不惜代价尽快缓解人畜饮水困难,绝不能让一户群众没水喝。”

这是力克旱魔的信心,也是满载深情的承诺。

为了确保农村饮水问题,市水利局先后派出5个调查组,对全市农村饮水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并通过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困难情况台账,对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饮水困难的村庄,落实应急开源节流措施。

此外,还组建了63支、1009人的应急送水队伍,并对供水人口超过5000人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制定了供水应急预案。

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度,开辟水源,打井调水,应急送水……各级水利部门加强施工组织调度,克服施工时间短、难度大,天气寒冷等不利因素,抢时间、抓进度、保质量,确保已经开工的一批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在年底前均竣工通水。

一股股甘泉送入饱受旱灾的一个个农户,这是抗旱水,也是幸福水。饮水总关情,滴水映党恩,由于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全市没有一个村庄一户农民因干旱而断水。

全力抗灾,科学抗旱,高效、有序的指挥体系,及时、合理的决策部署,成为打赢这场硬仗的坚实保障

2011年2月7日,大年初五。

由于持续没有有效的降雨过程,全市有100多座小型水库、塘坝干涸,2000多眼机电井出水不足或吊空,部分河道断流。全市仍有66.12万亩农作物受旱,占在田作物面积的37.6%,其中重旱32.48万亩。

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假日的喜庆气氛中,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抗旱工作电视会议,并根据全市旱情和天气形势,于2月8日启动了抗旱Ⅱ级响应,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抗旱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人力、物力、财力要优先用于抗旱。

伴随着应急预案的启动,一条条指令火速发出,一项项措施付诸实施,一场全面的抗旱战役在春节未息的鞭炮声中打响了。

2月9日,兔年春节上班后的第一天,市政府就召开了抗旱工作专题会议,确定在全市实行农口部门抗旱包保区县、处级领导干部包保乡镇责任制,并在《日照日报》上进行了公布。“这在日照市还是第一次。”刘西良副市长如是说。

随即,市农口部门44名处级领导干部立即赶赴包保乡镇开展工作。

市水利局在包保抗旱的第一线,不但创新性地对督查工作实行台帐化、表格化、档案化管理,督导人员更是做到“两必到”、“三必查”、“六必清”,即发生饮水困难或可能发生饮水困难村庄必到、有应急抗旱水源和小微型水源工程建设的项目必到;农村饮水困难情况必查、抗旱应急水源和小微型水源工程建设项目必查、可能绝产麦田情况必查;农村饮水安全情况和保障措施必清、水利工程和水源情况必清、小麦苗情及其他作物情况必清、水利工程和小微型水源工程进度情况必清、春灌春播面积(包括春播作物品种)和需水情况必清、抗旱资金投入情况必清。

也正是“两必到”“三必查”“六必清”措施的落实,使得他们对旱情和苗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在与市农业、气象等部门专家进行会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抓住2月22日至24日天气快速回升,适宜开展部分麦田浇灌的利好时机,抢浇小麦“保苗水”和“救命水”的建议。

“为什么说它是‘救命水\’”,韩立明向记者解释道,“因为那时候有的小麦看上面干枯了,下面的根却都是活的。如果再不浇,就会出现减产、绝收。”

尽管农民都知道“救命水”的重要性,但是浇地的“成本账”让他们心态复杂。“浇一亩地下来人力、水费、油费要近百十块钱,再除去种子、化肥等成本,还不如出去打一天小工。”有的老百姓有这样的想法,尤其是在山区,等着老天下雨成了他们最大的期盼。

2月11日,日照市召开抗旱工作专题会议,确定对抗旱进行扶持,各区县也加快了对抗旱浇地的补助力度:东港区财政安排抗旱浇水专项资金400万元,对所有小麦、茶园浇水补助20元/亩;岚山区财政一次安排抗旱专用资金300万元;莒县财政先期拨付600万元用于支持工程建设;五莲县财政拨付330万元专项资金,为每个乡镇配备抗旱机械、补助柴油;日照经济开发区财政拿出26余万元,每亩补贴15元用于小麦灌溉。

“农民算的是民生小账,我们要算的是国计大账,”刘西良副市长的话中充满着沉甸甸的“大局”,“现实生活中,不论是种子、化肥的投入,还是抗旱的人力物力投入,基本上都要靠农民自己,因此,抗旱成本投入过大、抗旱不值造成农民浇麦不积极也是正常的。但是抗旱关系到粮食安全、经济大局,粮食产量的大起大落,必将影响经济形势正常运行。所以抗旱不仅是关注民生的责任,更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使命,这才是抗旱的根本。”

除了财政支持,组织协会抗旱成为降低抗旱成本的有效措施。

2008年,安庄镇北柳村11名60岁以上的老人自发成立了日照市第一个民间水利协会,本着“保本微利、自我经营、自我发展”的原则,统一调水、统一供水、统一灌溉、统一收费、统一管理、统一标准,每亩仅收取费用30元,初衷仅是为了解决村民的灌溉难题。

“300年一遇的旱情只是气象干旱,而受旱原因不是没有水源,而是田间沟渠年久失修,无法将水引入农田。”莒县副县长林洪鹏告诉记者。

北柳村抗旱协会的成立,成功对接了让人无奈的“最后一公里”,并因此在抗旱期间,在全市引导推广,仅安庄镇抗旱供水协会就发展村级协会42个。

在乡村两级,以基层水利站或供水协会为依托,普遍成立抗旱服务队,并在全市形成了以区县抗旱服务队为龙头,乡镇、村抗旱服务队为主力的抗旱服务体系。

协会抗旱,成为日照市今年抗旱工作的一大亮点,并被中央为媒体誉为“日照抗旱的民间样本”。

有无工程两个样,有水无水两重天,大旱之年彰显水利工程兴利减灾的重要作用

阳春三月,春风拂面。

穿行在莒县小店镇的乡村阡陌,一派生机盎然的春景,小麦、冬早洋葱等作物长势喜人,满目绿油油的一片。“今年虽然遭遇大旱,但我们村的小麦基本没受什么影响,这一切都多亏了我们镇的自压节水灌溉工程。”小店镇庞家垛庄村支书庞维村满脸喜色。

作为2009年度莒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建设项目,2010年3月至10月,国家财政出资1372万元在牛家沟一带建设了万亩高效自压节水灌溉工程。据该镇水利站站长李淑英介绍,项目把小店镇内的6座小型水库通过埋设地下管道连接起来,利用东高西低的自然压差实现无动力供水。

全部工程埋设在农田中的出水口多达 1420个,实现了3.1万亩耕地自行灌溉,对这“万亩灌区”老百姓形容道:“不用水,不用油,涓涓细流到地头”。

更值得一提的是,小店镇依托该水利工程组建起莒县最大的一个水利协会,对工程进行统一管理,并接受镇政府监督。水利协会下辖管理中心和60余名水管员,采用市场化方式运营。

“联通水库的地下管线已铺设到田间地头,农户用水只需一个电话,水管员打开阀门即可浇水灌溉,每方用水按0.6元收取费用,浇一亩地仅需18元,比机械提灌每亩节省22-82元。”李淑英说。

不仅仅是自压节水灌溉,日照市还创新了水库上游发展风力提水节水灌溉,利用风力提水技术,推动了小型农田水利向节能化、生态化发展,全市共建成风力提水工程60处,灌溉面积3.1万亩。

同时,组织实施了日照水库灌区和青峰岭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其中青峰岭水库灌溉节水改造完成渠道整治55.34公里,田间节水工程改造5.07万亩,灌区灌溉水利用率达0.6。

依托自流灌溉和节水灌溉设施,在山丘区小型水库自流灌溉,省电省油,灌溉1亩农田仅需0.5个工日;大中型水库自流灌溉仅需水费10元,节约了电费、燃油费和工时。节水灌溉,农田“小水利”发挥了抗旱“大作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高效创新的节水灌溉工程只是日照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建设的一个缩影。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保障民生。“十一五”期间,日照市共投资9.43亿元,组织实施了8座大中型水库和400余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特别是2008-2010年,组织实施的339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超额完成省3年加固规划任务目标。工程保护了下游200多万农村群众的生命安全,恢复增加蓄水能力4508万立方米,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4.6万亩,发展集中供水工程21处。

没有水库的除险加固,防汛抗旱都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水库除险加固实现了加固一座水库,保一方百姓平安、建设一处集中供水工程、发展一片节水灌溉、改善一方生态环境、促进一方经济社会发展。

切实解决人畜饮水。“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建成1702个村的农村自来水工程,使日照市2010年底有2751个村通上了自来水,自来水普及率达91%。特别是立足山丘区实际,以高位水库为主要水源大力发展集中供水,有效缓解了占全市面积75%的山丘区农民的饮水安全难题,山丘区集中供水的“日照模式”成为全省山丘区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的样板。

水网建设初具规模。“十一五”期间建成了日照水库向市区供水三期工程、“北水南调”二期工程等调水供水工程,新增日供水能力20万立方米,总日供水能力达到36万立方米,已累计实现安全供水3亿立方米。

除此之外,迅速规划、启动了一批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项目共993处,总投资1亿多元。韩立明向市政府立下了军令状,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的450处小微型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必须于3月底前完成。目前,全市已完成697处,完成投资8136.2万元,远远超过为民办实事项目确定的任务目标。

越是大旱,水利工程的作用越为明显。而正是这些风生水起的民生水利建设,夯实了日照市抗旱胜利的基础,让日照市走过了抗旱攻坚的最艰难阶段。

2月26日8时至27日18时全市普降中雨,2月28日18时至23时日照市普降中到大雪,伴随着这“比金子还金贵”的降水,日照的抗旱攻坚实现了战略性转移。

至此,为战胜这场特大干旱,全市共投入抗旱劳力26.4万人,投入抗旱资金6745万元,动用售水机等机动抗旱6万余台套,机电井扬水站4000多处、泵站100余处,调度运用水库塘坝2000多亩,各类水源共放水9700多万立方米。其中,冬灌农作物117万亩,春节后灌溉小麦“救命水”36.8万亩。对此,副市长刘西良专门批示,这是建市以来抗御冬旱成效最大的一年。

攻必克,战必胜。这场特大干旱面前,一个个充满民生情怀的举措、一次次果敢有力的行动,让我们汇聚起迎战旱魔的力量,树立起夺取抗旱最后胜利的信心。

但旱灾也着实给我们上了生动而严酷的一课:抗旱不仅仅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旱情基本解除了,但大干水利的劲头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为此,3月9日,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动员大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日照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行全面动员部署。

会议根据中央、省委1号文件的要求,结合日照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到2020年日照市要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建成“三大体系”的目标,即以大中型骨干工程为重点、小微型工程为基础、农田蓄水供水节水工程为配套的现代化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依法行政、科学高效的现代化水利工程管理体系;以工程水利、民生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为重点的现代水利体系。

以此为方向,“十二五”期间,日照市将争取完成各类农田水利投资50亿元,重点是抓好骨干河道治理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小农水建设工程、农田灌排体系和节水改造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及水土保持工程六大类工程的规划建设。其中,重中之重是要抓好河道治理和农村“当家水”工程。

◆记者感言:

大旱给日照出了一张“民生考卷”,一考有没有百姓情怀,二测有没有解题智慧,三问有没有落实推进。

考试成绩如何?百姓的脸上写着答案!

但对于日照的整个水利系统来说,“民生考卷”的题目还有很多。大旱,它教会我们的不仅仅是抗旱的本领,大自然更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提醒我们,善待自然之时,还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切实推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更重要的是修补我们水利建设长期存在的“历史欠账”。

抗旱保民生,水利须长治。司马迁评价当时关中郑国渠时这样说:“渠就,……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历代各种河渠水利的建设,更是扼住了防洪抗旱的咽喉,成为沃野千里、走出靠天吃饭模式的关键措施。

针对日照市的水利建设现状,历史欠账造成的“短板”主要集中五个方面:农田水利建设严重滞后,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稳定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尚未建立,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还未彻底解决,防洪安全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亟待加强。

如何让水利建设“短板”逐步长起来?“十一五”的辉煌成绩让我们看到了全市水利部门的巨大努力,同时也为水利建设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以此为起点,“2020年日照市要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建成‘三大体系\’”的目标,不仅仅只是蓝图,更让我们看到了梦想成真的希望。 

新闻推荐

大片种植助阵“林果飘香”

本报五莲讯(通讯员 李伟)许孟镇以建设“森林五莲”为契机,以打造生态镇为目标,强化措施,科学安排,注重发挥大片种植的带动作用,严格造林的质量标准,把林果业的发展推向高潮。强化措施,鼓励...

五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五莲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责任:让我们全力以赴 ——— 日照市水利系统加强“三力”建设抗御百年不遇大旱纪实)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