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明允
┮ 校长谈学校文化建设(三)
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经过自身发展、外部影响、历史积淀而逐步形成的,体现为学校所拥有的办学理念、制度、管理、行为、校风、教风、学风等。丰富而独特的学校文化是学校成熟完善的重要标志和必要条件,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竞争力的基础和灵魂,更是一所学校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走向成熟的肥沃土壤。在学校文化中,教师文化处于核心位置,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文化的内涵
教师文化,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一所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自觉形成的,被学校大多数教师认同和信守的职业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准则等。它不仅可以培养和激发教师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而且能使学校得以持续和稳定发展。它是教师精神力量的核心,反映着学校教师的基本精神风貌和工作作风,综合体现了学校的传统习惯和办学模式,对学校教师的行为具有约束和激励作用,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动因。教师文化在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教师成长的小环境、小气候。教师对待教育工作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同事的态度以及教师的种种教育教学决策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教师文化的影响。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文化建设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明确的新要求:一是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即在认识基础教育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二是全面的知识结构。即多维度、多层次的复合知识面及相互关联。三是新的能力结构。即交往能力、管理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学校应通过为教师的学习创设条件,营造气氛,提供平台,以开阔教师视野,提高教师文化素养,让教师富有教育理想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面对生活,形成学习上进、严谨博学、和谐健康的教师文化。
加教师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一些学校中的个别教师自身素质存在问题,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教师文化缺失。如果学校没有形成自己先进的教师文化,势必会影响和制约教师的发展。
一是在当前的教育人事制度下,部分教师对待教育工作的态度仍停留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层面上,教学中敷衍了事,缺乏积极性和责任感,更谈不上事业心。一些学校的教师思想不稳定,形成职业倦怠,按部就班,被动劳作,失去激情。
二是个别学校片面追求硬性的制度化管理,而忽视和淡化人性化的文化管理,使得一些学校缺乏自己的办学特色,缺乏先进教师文化的引领。领导和教师缺乏对集体主流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也就不能真正激活全体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热情。
三是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每个教师都拥有独立的地位,都可以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教学事务,可以不与他人交涉,因此教师们就养成了不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教学具有较明显的封闭性。这种封闭性的教师文化潜在地排斥开放与合作,使教师的教学趋于彼此孤立状态。传统教师工作依赖经验积累,只求稳定,不求革新,因而教师文化又呈现出较浓的保守性,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
加强教师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精神文化打造。忠诚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一个教师必备的、最基本的心态,作为教师,首先要忠诚自己的职业,不只是把教育当成一种职业,一种工作,更应把它当成自己的家园和自己的事业来经营。只有对自己的职业有忠诚的态度,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充满敬重的情感,才能维护它、成就它,才能引起喜悦和快乐等肯定性的体验,也才会具有永不言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师劳动的本质特征在于奉献,师德的精髓也在于奉献。真正把献身教育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目标的教师,一定会在成就学生的同时完善自己,播下虔诚的希望,总能换来收获的喜悦,付出辛劳的汗水,总能换来成功的快意。
我们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每位老师进行科学的人生规划,举行师德讲座,收看师德报告,组织观看专题片,每月设立一个师德教育主题,开展“巾帼不让须眉”系列女教工教育活动,举办“教师工作态度端正月”、“领导班子服务水平提高月”、“教辅工勤人员服务态度提高月”、“专任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规范提高月”活动。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与教代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开展“中至名师”、“巾帼标兵”、“五好家庭”、“师德标兵”、“级部五佳”、“学校十佳”、“教学功臣”、“服务标兵”、“我最喜爱的老师”等系列优秀人物评选,激励教师努力奋斗,展示自我,超越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实现人生的价值。
(二)学习文化建设
作为教师,学习是生活,是工作,也是一种责任,“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课程结构的调整以及学科教学要求的变化,需要教师从教学的主导者向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身份转变,需要教师从经验型向学习型、研究型转变。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不断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
学习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学习型学校的建设,是学校成长、发展、自我完善的源泉和动力。教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推动者,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每个教师都追求美好的人生和事业,希望自己的职业活动有价值、有意义,而要成就人生,实现价值,就必须驾驭、精通自己从事的专业,成为业务上的
行家里手,以自己力所能及、游
刃有余的能力和水平,去成就自
己担负的职业和事业。只有博采
众长,孜孜以求,才能春风化
雨,润物无声。
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教师
学习文化建设,专门制定教师专
业发展长远规划,开展“教师专
业成长年”活动,设立教师发展
基金,做好制度、政策、资金上
的保障。积极邀请专家学者来校举办理论讲座并指导课堂教学,定期组织欣赏魏书生等教育专家讲座及特级教师精彩课堂实录。组织骨干教师到北师大、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等名校实地参观、考察学习。参加各级优质课评选、“送课下乡”及联片教研等活动。配合县教坛群英工程,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开展“1122”听、评课活动等以新课标为重点的校本培训,组织读书富脑及教师说、讲、评课、三笔字等基本功训练,要求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让教师成为学习共同体,创建学习型组织。
(三)合作文化建构
教师合作文化,是教师团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体现团队精神的文化。新课改环境下,学校应倡导积极合作的教师文化,打破教师间孤立主义的藩篱,形成共享与相互支持的教师群体,促进教师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使学校成为一个教师相互学习的场所。
一是正确的意识引导。教师间自然协助关系的形成,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关键。合作不是行政限制和强迫的产物,而是教师共同价值观念的必然结果,是自发、自愿、自主的,渗透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二是和谐的学校环境。学校浓厚的文化气息有利于激发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形成群体合力。学校应重视教师合作文化的建设,在精神与物质上给予大力支持,创造宽松的环境,促使教师文化由个人主义向积极合作发展。
三是民主的学校管理。新课改从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教学过程、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都突出了对教师主体的关注和尊重。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学校管理必须坚持民主和科学决策的原则。
作者:郑明允 五莲县中至初中校长
新闻推荐
本报讯(本报通讯员)5月6日,市人大常委会第一副主任周惠平到五莲县调研时强调,要振奋精神、科学务实,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努力开创五莲各项工作新局面。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万志新参加调研...
五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五莲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