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史树梅 通讯员 王西辉
城中村改造后,住上楼的老人们还有哪些“幸福的烦恼”?村集体增收后如何更好地惠及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家庭养老和商业养老之外,还能不能有更好的选择?
东港区秦楼街道小孙家村率先走出“第一步”:在安置区建设过程中,专门规划建设了一栋约5000平方米的老年公寓,让7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入住,探索居家式养老新模式。
“这跟住在家里没啥区别,自己的小区,邻居也都熟悉,没有陌生感。”4月24日,在该村老年公寓内,住在5楼的82岁李学荣老人一边喝着茶,一边靠窗看着小区里来来往往的行人,眼里含笑、嘴角上扬。
这一场景展示着老人对入住老年公寓生活的满足。而就在5天前,该村老年公寓食堂正式“开伙”的消息让他更是乐得合不拢嘴。
“一日三餐不重样,去了就能吃,都给打好了。中午是三菜一汤,荤素搭配,味道可口,关键服务态度好,关心咱吃得饱不饱,好不好。”李学荣老人调侃道,享受到“长者食堂”这般待遇,他老伴彻底解放了,以后再也不用围着厨房转了。
一步住上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本着让老年人“住得好”的原则,在秦楼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小孙家村在城中村改造中,考虑到老年人晚年生活照料情况,专门规划建设了老年公寓,2018年8月启动入住。其中四到八层是老年公寓,九层为公寓食堂,配备了娱乐活动室,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只要本村年满70周岁的老人,都可以搬来居住。规划了75户、每户大约55平方米,如今已入住了39户、62位老人。”小孙家村党支部书记李伟介绍。
走进李学荣家里,50多平方米的小屋子干净整齐,餐桌、椅子、床、电视柜、衣橱、灶台,一应俱全……村里先期投入300多万元,配齐房间设施,让老人们无后顾之忧。同时每个月还有60元的水电补贴。
“我儿子也住小区里面,也愿意我和老伴跟他们住在一起。但是,我们觉得还是得有自己的空间,这样离得也不远,相互都有照应。”李学荣感慨于当前的幸福生活:“不光生活方便,村里每年还给每口人发5000元福利,70岁以上老人再多发2000元,真是没想到啊。”
一好连一好。考虑到老人就餐问题,在前期公开招投标、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该村将餐厅承包给了一家专业餐饮公司运营。居住在公寓内的老人们只要在这里吃饭,村里每人每天补贴16元,老人仅需花费6元就可享受一日三餐。
专业消毒柜、留餐展示柜,铮亮的厨房、现代化设备……老年公寓食堂刚一营业,好评如潮。秦楼街道相关负责人说,中午老人就餐时,他们专门派人征求意见,一致的回答就是“满足”。
“下一步,我们打算让有需求的老年人都过来就餐,将隔壁房间也作为预留餐厅,覆盖更多老年人,照顾好老人晚年生活。”李伟说。
事实上,探索这种社区居家式养老是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与敬老院不同,社区居家式养老一是就近方便子女探望,另一方面居住在一起的老年人都是同村人,便于沟通,有益身心健康,一举多赢。”秦楼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王文强谈到,下一步,老年公寓内的服务设施配套以及运行也要跟上,同时要引入专业社工组织、爱心人士,调度各方力量提供精准服务,特别是针对行动不便和不愿意出门的老人,送关爱到家门口。
如今,老年人集体供养让敬老孝老蔚然成风,儿女们比赛着孝敬老人。平时周末和节假日也纷纷带孩子来看望老人。李学荣说,“现在社会这么好,村里又把我们照顾得这么好,要好好地活!”
万事民为先。把公共服务延伸到百姓最渴求的方面,今年,秦楼街道将新建提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处,“长者食堂”6处,使更多的老年人享有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还将新增普惠性幼儿园8处,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6处,打造城市书房3个……用城市的温度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新闻推荐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张文豪)铺设排污管道、砌筑模块井……4月17日上午,碧海路山海天阳光海岸段,工人师傅们正在绿色围挡内,对该...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