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日照 今日五莲 今日莒县
地方网 > 山东 > 日照市 > 今日日照 > 正文

有一种生活叫黑陶

来源:黄海晨报 2020-04-01 17:02   https://www.yybnet.net/

孙小荣

生活需要什么,就去创造什么。材料发明带着人类文明的信号标志着不同时代的到来。对于最早的人造材料——— 陶器,跨越了从吃饭的泥盆到欣赏的艺术品审美之变,难怪有人说,一部陶器史就是一部人类发展史。

那些开在创意街区的“陶艺工作坊”像是城市里的许愿地,沾满泥土的手指只需要花15分钟就能制作出一个器型饱满的陶胚,这样不费什么精力又能看到成果的消费过程满足了都市人们解压的需求。

中国人的制陶历史是世界陶艺发展史上光彩夺目的一篇。灰陶、黑陶、红陶、素陶、彩陶……烧制出一个个巅峰时刻。恐怕独自拉胚的玩家也未曾想到,陶土旋转出来的是近千年的文化脉络,那双手也更近乎触摸着的是来自历史传承的工艺之美。

中国黑陶文化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讲述黑陶文化的博物馆。我们在这里见到了黑陶艺术大师——— 邢葆东、邢葆奎兄弟二人,他们和日照其他黑陶艺术家一样,用黑陶留守时光。

一陶一生涯

1936年,现代考古学家梁思永带领考古队在日照两城文化遗址发现了象征龙山文化的珍稀陶器,其中一些薄如纸的陶器碎片最引人关注,但可惜的是并没有发现完整的器皿。直到1973年,日照东海峪遗址出土了两件保存完好的蛋壳黑陶——— 高柄镂空杯,这才弥补了近40年的遗憾,黑陶蛋壳杯“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的特点也从此成为“千古绝唱”。

在龙山文化中诞生的黑陶,是中国制陶工艺的一次巅峰。高柄镂空蛋壳陶杯代表了当时的精湛技术和高超技艺。

之所以叫“蛋壳杯”,是用蛋壳来形容陶杯之薄。不妨先来了解一组数字,蛋壳的壁厚是0.35毫米,而此杯壁最厚处不过 1 毫米,最薄处仅0.2毫米,甚至比蛋壳还要薄。蛋壳黑陶杯的最大特色就是“薄如纸”。那么一张A4打印纸的厚度又是多少?大约是0.1毫米。我们虽然不能亲手触摸陶杯,但可以想象仅仅是两张纸的厚度,泥土在火的锤炼下让最质朴的材质成就了4000年的传奇。

这样的一组数字对比后,除了惊叹之外还有一个无法解答的谜题。就是4000多年前,生活在日照两城镇的工匠如何能制造出让现代工艺也难以企及的蛋壳黑陶杯呢?

黑陶选用的泥土恰巧来自黄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黄河经过九曲十八弯流经此地后,泥土土质已经被冲刷得特别细腻,无沙且黏性大,在烧制过程中,泥土中的矿物挥发可以产生纯黑质感,为黑陶烧制提供了天然染料。

工匠师傅发明的“熏烟渗碳”封窑技术,把“炉火纯青”技法发挥到极致,堪称古人的“逆天科技”。在陶器即将烧制成型时,用泥土封住窑顶和窑门,至木炭熄灭,产生大量浓黑烟雾,借此时机烟中的碳颗粒将渗透到泥坯之中,完成最终的“着色”工艺。

据邢馆长介绍,蛋壳黑陶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陶泥必须经过反复清洗才能保证陶胎不见任何杂质,并呈现均匀细密质感,也正因为细泥的紧密,所以蛋壳黑陶几乎没有渗水率。还要再经过封窑烧制陶土发生色变,打磨最终绽放黑色光泽,进行纹饰雕琢,弦纹、划纹、镂空等精致线条的装饰,十几道工序完成后,一件蛋壳黑陶才算完成。

如此复杂的制作工艺自然不是寻常百姓家能使用的器物。龙山文化时期的蛋壳黑陶杯出土在大型墓葬,从蛋壳黑陶杯头重脚轻的器形和材质可以推测出是作为一种礼器的存在,象征着墓主人尊贵的身份。也因此存世极少,入选“国宝档案”也不为过。

陶醉的艺术

1997年,35岁的邢葆东为香港回归创作了巨型黑陶《盛世龙瓶》。瓶身高1.997米,重达200千克。无论从器形还是图案上进行大胆创新之外,每一个姿态都富有象征寓意。“6位工艺师花了7个月的时间,用了4万多根泥条,一条一条盘起来。”他用臂长和手指诠释着泥条的长度和厚度。“天气再热也不能开窗户,完全封闭式制作,如果进入一丁点空气,受火不均匀都影响着黑陶的色泽和质感。”

为什么要花费如此力气制作这样一件作品呢?作为民间艺人,对黑陶的热爱和带着市场的眼光让他相信这是一次展示黑陶的难得机会。

1998年这件作品就荣获了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紧接着1999年澳门回归他又创作了《盛世龙瓶》。有了作品的积累,他逐渐开发出深受市场欢迎的《孔子竹简》《八仙瓶》等各种艺术品。在全国拥有十几个工厂,学徒及工匠师傅上千人。

中国黑陶文化博物馆共分为艺术家精品馆、陶艺家作品馆、古陶文化馆、黑陶文化馆四个展厅。从了解黑陶历史及代表作品到当代艺术大家精品展示,再到黑陶文化馆体验拉胚烧制陶器,一路走来再现了黑陶历史文化的沧桑之变。

邢葆奎从小看着大哥邢葆东钻研黑陶,到如今自己也成了有22年烧陶经验的老师傅。邢葆奎说自己“钻进去了”,而邢葆东对烧陶是否具有天赋这件事如此说道:“悟性没有一个明确标准,它来自眼和手的敏感,除此之外就是要有韧劲。”

这股子韧劲在邢葆奎身上体现的是在学习拉胚的过程,“曾经一个月最多用3吨泥,现在最快5分钟就能拉好一个胚”。邢葆奎不善言辞,但说到做陶,他便能自信地侃侃而谈:“即便是白天忙完,心中总想着错失的步骤,哪怕再晚,想通了都会起来尝试。直到找到完美的器形比例,能兴奋整晚。”

此时邢葆奎已经备好了器具和水,我们期待着一场手速与眼界的较量。

随着拉型机的快速旋转,陶胚在邢葆奎的手中不断升高,似乎他的手并不是由他自己控制,而是轻附在陶胚上,随意变换造型,要粗一点便显现出外扩的瓶身,若要清瘦的颈口便瞬时从肚大瓶体向上游走,伴随着邢葆奎手型的变化,陶胚渐渐地显示出了一个瓶身的雏形。

弟弟专注于拉胚,哥哥做起讲解:“其实,想要拉什么东西早在心里就有了模样,接下来就要靠手上功夫去打磨出真实的形象,但这时也只是有了器物的形,还要给它注魂,就要靠眼力去辨别,这个器形是否优美,越简单的东西越能表现出工艺的细腻程度。”

从泥巴到陶器的“脱胎换骨”,需要经过拉胚、修胚之后,再经压平、刻制、打光、烘干、烧制,再经过数天历练后,黑陶有了自己的名字。

黑陶也能发光

日照市志》中记载,有26个村庄是以窑命名,诸如田家窑、李家窑、王家窑等,但他们多生产大盆、水缸等生活器具。随着不锈钢、塑料制品的普及,陶制品早已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了,与它一起湮灭的还有这门古老的手艺。

田家窑村是日照最后一座“滚子窑”,如今只能生产花盆等一些小物件维持着窑炉的热度。在时代发展下,传统文化遗产面临同样的困境。

日照黑陶“无釉而乌黑发亮,胎薄而质地坚硬”,制作技术要求之高非一般匠人能达到,也因此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虽然制作工艺精美,但更多是作为工艺品的展示之用,与百姓生活并非息息相关。

如何让黑陶回归大众视野,走向百姓生活,成为市场上触手可及的日用品,早已成为了邢葆东制作黑陶的创作理念。包括纪念品、收藏品在内,他陆续开发了300种样式,竹简、长城瓶、砚台都是代表作品。

让黑陶走进校园也是他主张的文化传播策略,他与学校合作开设陶艺制作课程,并与全国多所美术院校保持着合作关系,中国黑陶博物馆为学生们提供施展创意的平台,年轻的创作者用创意为黑陶积蓄年轻力量。

2011年,“日照黑陶”成功注册地理标志,以黑为美的黑陶在为了吸引眼球而制造色彩的流行趋势下显得“格格不入”。黑色的简洁、质朴,带着从远古而来的创世本色安静而优美,拒绝一切浮华与喧嚣。

从美学视角上看,黑色是最不需要修饰的颜色。正如黑陶的特点,只有极致的纯黑才能光亮如镜。黑陶流韵,流出时光质朴的原始本真。

新闻推荐

日照市部署项目建设稳投资工作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九亮)3月31日,全省项目建设稳投资工作电视会议召开,日照市组织在日照分会场收看,会后日照市接续召开会议,...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有一种生活叫黑陶)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