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开发区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也是创新创业的引领区。推进开发区改革,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现实需要,也是破解发展障碍的关键之举。
从2019年开始,山东省各市纷纷拉开了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的大幕,这些市探索出了哪些好办法?改革之后取得了哪些新成效?近日,记者来到日照和泰安进行了探访。
□ 本报记者 吴宝书 栗晟皓
本报通讯员 张文军
时至深冬,天气寒冷。在日照开发区各大产业园里,林立的塔吊随处可见,机械轰鸣声不绝于耳,项目建设的热度丝毫不减。
1月11日,记者来到日照开发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刚刚上任不久的“80后”管委会主任高鹏伟的电话响个不停,工作日程排得满满当当。“我们与深圳一家机器人制造企业进行对接达成了初步意向,刚通过电话约好下周就前往考察。”高鹏伟说。
去年12月16日至29日,一场“全体起立、竞争上岗”的热潮在日照开发区拉开帷幕。在前期职员制改革的基础上,日照开发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封存干部档案,剥离行政职能,突破原有行政级别、年龄、资历的制约,将岗位从高到低划分为一至五级、设1至13岗,开展了6个批次的全员竞聘。新年伊始,全新的人员配置到位上岗,按新的模式开始高速运转。
高鹏伟选择从原来的招商办副职岗位投身到招商一线。“产业园是招商的最前沿,数字经济产业适合年轻人发展,我有6年的招商工作经验,想到招商一线来试一试。”高鹏伟说。
干部职级档案的封存,畅通了职员能上能下的渠道。通过竞聘,日照开发区招商队伍得到了很大充实,一批能力突出、表现优异的职员走到了新的岗位上。其中,新提任园区班子正职4人、副职12人;10人不再担任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31人不再担任班子成员,职务降级17人。
要想队伍跑得快,单靠挑选精兵强将还不够,还需要轻装简行,甩掉包袱。此次改革中,日照开发区聚焦主责主业回归,采用“大部制、扁平化”改革思路,归并整合内设机构,剥离社会事务管理和开发运营职能,发力“瘦身强体”。
“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是人。此次人员选聘上,突出对改革创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发展等主责主业的考察,要让‘下’的人心服口服,‘上’的人干劲十足,一心一意谋发展、抓招商。”日照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杜江涛说。
“终于可以心无旁骛地抓招商了!”日照开发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管委会主任夏平,指着焕然一新的办公桌道出了改革带给她的切身感受。原来,这张办公桌上占一半面积的文件都是大量的科技类公文通知和迎接省、市科技考核而准备的材料;现在,都是有关高新技术企业的招引资料。
改革之前,夏平的团队还承担着全区的科技工作职能,需要占据4名人员专职负责,招商工作开展得有些力不从心。“现在科技管理职能剥离了,团队成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招商中去。”夏平说。
通过机构撤并改革,日照开发区剥离了社会事务和开发运营职能,党工委、管委会工作机构由18个精简至8个,在编人员由620名压减至259名。同时,设立招商发展集团、园区发展投资集团,承担双招双引、园区建设等职能。在3个产业园区,试点引入有实力的企业或专业运营商,建设运营“区中园”。
据介绍,随着体制机制改革逐步向深水区迈进,日照开发区的发展动力日渐迸发,改革与发展实现两不误、两促进。2019年,全区新签约项目86个、总投资458.7亿元,引进外资项目12个、总投资7.9亿美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滕伟伟通讯员王雪凝)为展示日照市退役军人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市委宣传部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同举办“坚守初心...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