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立新
我们老家人说,小寒刁蛮,大寒愣。愣,还可忍,不过就是显得“呆”一些些嘛;刁蛮,就比较不可忍,寒冷程度一举压过大寒,连雪花都撒豆成兵,尖刺刺地扎,扎到肉里去了,肉疼。
小寒,于二十四节令中倒排第二。按理说,论寒,应不及大寒节令,小大不就是说程度嘛!但据气象学家统计研究,大多年份,小寒寒于大寒。他们记录了1951至2017年的观测数据,其中27年,平均气温小寒更冷,有21年大寒小寒平均气温基本持平。
这也难怪,冬至是我们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的一天,一年中日最短、夜最长。这最长黑夜的降临,比清明的雨水、大雪的雪花来得还靠谱。冬至到小寒,太阳直射点虽在悄悄北移,但仍然位于南半球。白天的热量收入顶不住夜间热量流失,温度继续降低,直到收入和放出的热量趋于相等为止。
有句话讲:“冷在三九。”“三九”基本处于小寒节气内。因此,小寒时节,哈气成雾、滴水成冰是很自然的事情。
小寒时候,风雪在途也很正常。那冰冷的日子,也许更能挑动心底悲怆激愤那根弦儿。文学大家深谙这种道理: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英雄末路,被一场苍茫大雪、一葫芦烧酒救了性命,风雪夜奔上梁山;《红楼梦》大幕徐降,宝玉披着个大红猩猩斗篷,一步一插,往深雪茫茫的天地里去了。
而草根百姓,一反英雄的仓皇和其他时间的奔波劳碌,倒显得娴雅起来了。旧时的乡下,小寒时节,一个主题词:烤。靠近一炉火,就是靠近了温暖和幸福。在炉边,烤花生、烤红薯、烤馒头片,烤一切可以烤的东西吃。炉火,照亮了手和脸,暖意,发散周身,寒冷委地,浑身解了绑绳似的。手足都热乎了,鼻尖尖儿上都有微汗了。
在炉边,还会传唱那唱不厌的《九九歌》。“一二三”九,一天天数过来。到小寒,已数到了“二九”。诗书人家的“纸上梅花”已描红十大几朵、二十朵,红艳艳一片,像一簇火。
小寒时节,当然适宜炖羊肉、吃涮锅,但那肥肉荤腥,哪能天天吃呢?最补的还是家常饭。小寒时节的早晨,吃一碗暖心的粥最幸福。五谷杂粮、时令青蔬,温敦敦一锅粥煮出来。大海碗、竹木筷,一家人分散在寒风扑打的窗下,呼噜噜,喝得喷喷香、呼啦啦,一碗喝尽又一碗。一碗粥,吃得热辣辣,逼走了小寒的“尖巴”和刁蛮。
远离乡村的上班族,有什么能比“朝九晚五”上班路上的明暗交替更为敏感的呢?从冬至到小寒,下班时间从披星戴月到华灯初上再到霞光陨落,在悄悄演变。黑夜,以缓慢不可知的速度在递减。但,夜仍旧还是很长的呀,长夜漫漫。
杜甫有诗: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说的就是昼短夜长、岁月逼人的紧迫感,充满凄冷和寂寥。而我却觉得,忙完公务,走向夜色,迎来的是黑丝绒一般迷人的光阴。回到家,便是回到了温暖的私人空间。
古文人惜时,长夜难尽时秉烛夜游;旧时生活条件低下,流连火边,以消寒夜;现代的我们,暖气充沛、衣食无虞,这长夜正适合用来享受人生、自我修炼。你可以赴一场“风雪之约”,“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酒不醉人,醉到那温暖的氛围里去;你可以学学王子猷,雪夜访友,可畅谈可借阅可观剧,也可以仅仅看一下朋友就回返。
你可以安静地呆在自己小窝里,从从容容地,读一卷书,对一个人,举一盏茶,凝视一堂山水。慢慢咀嚼,慢慢品。夜,深了,静极,心思也敏锐极。它微微拂动,如风中的触须。在寒天,于节令,于生活,竟会有独沽一味的感受与品味。
小寒呢?在窗外呢。它阒寂,它嘶吼,它结冰,它飘雪,它光照淡泊、气温低。你管它干嘛?小寒刁蛮大寒愣,刁也罢,愣也罢,一个恍惚,也就春暖花开,小寒大寒,全成为记忆了。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于金扬孟雨时百慧摄影报道近日,山东青少年体育艺术节体育舞蹈精英选拔赛暨全国艺考生邀请赛在济南举行...
日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日照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