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进一步创新宣传思想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升舆论引导工作质量和水平,本报自今日起,开设“民生一线”栏目,引导编采人员深入基层一线,锤炼“四力”,采写群众身边的鲜活新闻,全力打造过硬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史树梅 通讯员 赵效娟
5月14日,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工作现场会在东港区涛雒镇召开,这并不是第一次。
去年,全市、全区多次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观摩会议安排在此。“在这方面的工作开展上,涛雒镇已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转身。”东港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胡杰表示。
但在2017年上半年群众满意度测评中,涛雒镇卫生行业综合得分位居东港区末位,如今却成为学习的标杆。一个原本医疗条件薄弱的乡镇,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赶超的?
坚持问题导向———让乡村就医环境“改头换面”
“改造后的村卫生室条件比以前好多了,还配上了空调,冬暖夏凉,真不错!”50多岁的村民付英民说起栈子一村卫生室的变化,竖起大拇指。
然而,一年前,涛雒镇大部分村级卫生室却不尽人意:狭小的空间,年久失修的房间,陈旧的医疗设备……“即便过来看病,有时也不是很放心。”付英民坦言。
民生短板就是党委和政府工作的着力点。正视全镇7.39万口人、75个行政村的迫切需求,结合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的部署,涛雒镇不等不靠、主动出击,于2018年4月份启动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
成立工作专班,推进全镇42处村卫生室的改扩建。坚持因村制宜,结合村级班子建设情况,制定每村标准化建设方案。比如,栈子一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是在原有房屋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提升,而东石梁头村则是借着标准化建设契机,在村里新盖了五间房屋,彻底解决了之前局促的就医环境,也配齐了各种设备。
统一的颜色标识,宽敞舒适的就诊环境,“五室”独立分开的格局……如今,42处村卫生室已有38处完成了改扩建,剩余4处正加紧推进中,基本实现了三年建设任务一年完成的目标,群众就医条件有了质的飞跃。
与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同步,该镇中心卫生院也对照创建标准,开展了全面的提档升级。统一粉刷内外墙,拆除所有危房,硬化绿化路面、广场3000多平方米,规划停车位80余个。与之同时,投入350余万元,实现了在现有条件下标准化达标,修缮了门诊楼、病房、药库,新建国医堂、手术室、放射科、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妇幼保健科、职工周转房、医疗污水处理装置和4处标准公共卫生间,新购置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和全科医生诊断设备等一批医疗设备,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创建不是目的,关键在于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让群众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涛雒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万磊表示。
坚持创新导向———让群众放心满意就医
可以说,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卫生保健网的“网底”,也是农民家门口的医院,其服务质量及医疗水平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农民的身心健康。
然而,面对全院仅有64名在职员工,管辖75名乡村医生的现状,如何激发医护人员积极性?
打破干多干少、干好干差一个样的分配现状,涛雒镇中心卫生院创新医疗机构绩效管理体制,结合卫生院实际,制定了以成本核算、工作当量、岗位系数等为关键指标的绩效考核体系,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坚持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等人员倾斜原则,合理拉开差距。实行卫生院考核到科室和卫生室,科室考核到职工,卫生室考核到乡村医生的两级考核标准。
“通过这种激励机制,员工主动性、服务质量大大增强。”涛雒镇中心卫生院院长乔卫东说。据统计,2016年,全院门诊仅13145人次、住院人次211人,2018年分别达到41260人次、970人次。
此外,该卫生院根据现有人才队伍情况和卫生院发展规划,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及具体实施方案,先后派到市中心医院针灸理疗科、市中医院针灸科进修,提高了对农村广大老年患者常见病的治疗水平。
该镇将乡村医生纳入管理考核范围,专门制定了考核办法,强化乡镇卫生院对乡村医生的技术指导力度,并积极开展在岗培训及各种短期业务培训班,全面提升队伍建设水平。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樊翠玲徐德浩)5月6日至12日,日照市卫生学校开展了以“迎祖国七十华诞展职教时代风采”为主题的“职业...
日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日照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