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宗杰
26年前,从技校毕业的徐沂滨,来到岚山港,在现在的机械一队做起了门机电工的活儿。每天背着工具包在码头上转,检测仪、开刀、老虎钳、扳手、万用表……是他的“武器”,哪有机器故障,哪儿就有他的身影。
父亲就是上一代岚山港的电焊工。从小耳濡目染,徐沂滨对电工方面很有研究。评价自己10年门机电工的工作,徐沂滨说,虽然干的是配角的活儿,却是自己业务技能迅速提升的重要时期。自己的24个专利中,有18个是在机械一队工作时发明出来的。
在2000年以前,整个港区的电器设备的变频器维修全部外包。要想实现变频器自主维修,这无疑是一个难题,没有钻研精神是很难完成的。而心细胆大的徐沂滨,正适合。经过反复试验,历经4年的时间,徐沂滨成功完成了9台安川变频器的修旧利废,填补了岚山港安川变频器维修的空白,这项成果,每年为集团节省维修费用就达18万余元。
2014年,徐沂滨的职业生涯迎来了另一个重要阶段。当时,由于岚山港至日钢的道路运输趋于饱和状态,一条从岚山港区南作业区至日照钢铁的矿石管带机输送系统建设完成。同年1月21日,岚山港集团成立了矿石输运队。因为出色的业务能力,徐沂滨被调到矿石输运队,开始担任电工班班长一职。
徐沂滨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对管带机中途配有6个配电室进行巡检。“管带机靠电力带动整条管带的运转。一个设备出现问题,整条管道机将不能运行。”徐沂滨说。
在管带机建成的初期,条件艰苦,巡检都是靠步行。要知道,整条管带机在建设初期至日钢就有8公里,后期延长至山钢,整条线路达14公里。“每天备好干粮和水,一检查就是一整天。有时半夜三更出现问题,我都要马上赶过去,几天几夜不回家是常事。”说这话时,徐沂滨很平淡,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不易,他把工作当成事业,用无限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去完成。
徐沂滨说,职业生涯的启迪,来源于师傅。1997年的那场台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师傅家住在王家海屋,村子靠海,台风一来很容易被海水淹没。”在别人匆匆回家的时候,唯有师傅再往码头跑,将码头机械的电气设备全部拆除,三天三夜没有回家。徐沂滨被当时的情景深深震撼。师傅的精神,也一直引导着徐沂滨往后的工作乃至人生。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随着技术的日益精炼,徐沂滨已经成为了岚山港电气设备维修的一把好手。他沿着师傅的步伐,也开始带起了徒弟。在大大小小的专利发明中,徐沂滨说最令自己骄傲的就是电气拖动模拟培训台的发明。
在以前,他带徒弟靠两种培训方式,一种是通过理论讲解,一种是到门机操作现场观摩、实习。但是理论讲解非常抽象,机器停机维修才能实际操作,能够让学员动手的机会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想法在徐沂滨的脑海中渐渐成型。
能不能将电气设备电气原件单独拿出来,组成一套模拟系统呢?经过几年摸索,一套培训门机电气维修技能的模拟培训装置应运而生。为此,岚山港集团还为徐沂滨成立了创新工作室。
在工作室,笔者见到了这套模拟培训台。大大小小的电气原件分布在一整面墙上。徐沂滨说,在搭建过程中要处理背板固定、线路分布、电气元件连接、模拟调试等诸多问题,尤其是变频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触控屏、接触器、启停按钮的连接调试工作,经历了一段困难时期。“有了这套系统培训起工人来就方便多了,这几年我带起来的徒弟就有20几个,其中高级技师3人,电工技师10余人,为后期维修人才的培养和设备检修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样的成果让徐沂滨感到欣慰。
当被问及“干久了会不会腻”时,徐沂滨不假思索地说:“电气设备的问题不断,一个一个问题解决,不会腻。”
如今,拥有精炼技术的徐沂滨没有停止脚步。“有时会感觉自己的技术有限,现在技术更新换代非常快,我也有危机感。”为了保持与时俱进,他经常要咨询专家、查阅资料,提升自己。
正是对工作几十年如一日的热情和专一,让他留在岚山港,从未想过离开,在平淡中打磨技艺,在坚持中加深感情。他说发现问题、暴露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满乐趣,做成功后很有满足感。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金蓝领”、“日照市首席技师”、“岚山区首席技师”、“日照港集团首席技师”、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为第一发明人……这是徐沂滨26年电工生涯的军功章,也是他26年来对技术刻苦钻研,对工作兢兢业业,坚持和创新,时刻保持危机感的真实写照。
新闻推荐
日照,名称很美,早有向往。此次来到日照,果然名不虚传。日照是一座年轻美丽的海滨城市,有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画美...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