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凯飞
姜太公文化研讨系列之十六
另外,从《尚书尧典》中,可以更具体地诠释身处日照尧王城的尧王,在施政中专门下达指令,探究四时节气,全面掌握天文历法,使之服务于四时农耕学者。刘明武在《从天文到人文》说:“为了采集瓜果,为了捕鱼狩猎,为了插秧下种,必须确定‘何种天气’最为合适。天气由天文所定决定,因此,自然而然开始了天文的研究。”
诚然,伏羲之太极文化的发现和创立,只是想让部族的人都有饭吃,有饭吃就得不误“农时”,不误“农时”首先得把握“农时”和发现“农时”,面对冷热变幻无常的太阳,对于上古蛮荒时期人类来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因为缺少记忆的工具和用来计量和观测的工具,所以,发现一年四季变换的规律,寻找“农时”非一个人和一代人的劳动,自燧人氏、伏羲、尧、舜、禹从没有停下对大自然认识的探索,有时候需要全员参与和记忆。这种公众关注的内容是受到部族高度重视和尊敬的,这种自然文化形成的浓厚氛围,极易让生而聪慧的人更有兴趣去探索宇宙天体的秘密。
尽管历法的探知始于上古先祖,但历法的成果在尚未有文字的蒙昧时代,传承并非能一以贯之。宋镇豪在《夏商社会生活史》(上)中考证道:“甲骨文中的时称,以三四期廪辛康丁武乙时代和一起武丁时代所见最详备,其次是二期祖庚祖甲时代,而五期帝乙帝辛时代所见最少。”这一考证说明,上古时代历法探知有可能出现两大特点:第一不断完善的趋势;第二是较比上个时代,因为各种原因有“成果倒退”和“补缺”探索的过程。宋镇豪进一步考古总结道:“晚商的纪时制度是一种尚未定型的不均匀分段纪时制度,时段之间并非均匀等间距的,尤其在日出日落上,前后期的时称变化波动比较大,重合的时间区段较多……”基于这个时期的历法现状,作为同属一个时代的姜太公欲把大自然历法的规律都探究清楚,探索之路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
正是这样,生而早慧的姜太公成长在这种浓厚的家乡天文历法文化的感染下,更有机会和条件对伏羲“太极八卦”的神秘文化产生兴趣,继而痴迷易学文化探知。一如《周易》第二卦《坤》卦云:“君子有攸往,先迷……”以至于到了“拙于生活俗事”的地步。在几经“弃夫”“避纣”等生活的挫折中,姜太公深深领悟上苍有重要使命需要他去完成,去实现崇高的历史使命,最终决心放弃世俗生活,一如“周易”卦词所道:“潜龙勿用。”姜太公出道昆仑苦修探“道”几十载,终开天悟,通过天文历法得悟宇宙间阴阳大道,推演太极八卦成六十四卦,这是符合常理的。
《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齐学》也认为:“到了前四世纪与前三世纪之间,这个思想大混合的倾向已经很明显了。在那个时代,东方海上起来了一个更伟大的思想大混合,一面总集合古代民间和知识阶级的思想信仰,一面打开后来两千年的中国思想的变局。这个大混合的思想集团,向来叫‘阴阳家’……”
事实正如资料介绍:“史称他‘生而早慧,预知未来’。自幼喜好学道修礼,画阵比战。年长后进一步精研传统推数之术,善于洞察时事,分析形势,应时权变,是中国古代的第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历史预言家,天道阴阳太极五行学家,是我国道家的鼻祖,武家鼻祖……”
《周易》是中国本源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巨著,历经几千年的历史至今经久不衰,奠定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开创了东方文化的特色,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和巨大影响。
《周易》的思想智慧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周易》有着密切的联系。
面对《周易》诞生的前世今生,面对凿凿实实的历史经纬,历数姜太公纵横奇崛辉煌的一生和其构建的系列天道哲学经典的“神奇大厦”,我们需要给姜太公一个更真实公正的历史地位。作为华夏子孙越是对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祖产自豪,我们越有责任用严肃的态度去“深耕细挖”,以拂去笼罩了几千年的岁月尘霾和烟云,还原历史的真面。摈弃一切有违客观的历史观和成见,让事实说话,正本清源才是对历史对祖先最大和最虔诚的敬重。
新闻推荐
本报4月8日讯(记者徐艳通讯员刘冰)大家都知道车辆超员的危害,车辆超员会使车辆安全性降低,一但发生意外加大乘客...
日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日照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