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娟 社区记者 张媛
今年来,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东港区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初步形成,网格化服务管理的作用不断提升,网格逐步成为处理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沿阵地。
划分网格: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格怎么分?打造“万人社区”“千人网格”。
在保持原有行政管理体制不变的情况下,打破村居、单位生活区与商业开发片区的界限,充分考虑城中村改造后的城市规划等问题,以路、河等明显标志为界,按照3000户、10000人的规模,规划“万人社区”。
实行一社区一网,网下设格,把东港区城市社区细划为1043个网格,建设“千人网格”。其中居民小区网格432个,村居网格155个,企业、学校、医院等人口密集场所和治安重点地区划分专属网格456个。划分“责任田”,实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负其责”一级抓一级的精细化、长效化管理体系。
组建队伍:让人员动起来谁来提供服务?“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
专业力量“一格一员”,延伸工作末端。依托“街道—社区—网格—楼宇(居民小组)—居民”城乡社区五级网格化管理层级,通过网格化定位,划定“责任田”,建立工作责任承包制度、日常巡查机制。通过定人、定岗、定责,确保人员始终处于“上网在线”状态,缩短工作区间,变“事后处理”为“实时处理”,把握“第一时间”。
执法力量“一员多格”,扩大工作外延。社区综治中心推行“1+ 2+N”“1(社区民警)+2(社区辅警)+N(各职能部门网格员、社区网格长、楼长、法律顾问等)”警务模式,在农村社区构建“一村(行政村)一警务助理”模式,将有限的执法人员分配到不同的社区、网格,一人担任多个网格的工作。实现警务、法律服务等社会服务资源向社区聚集,扩大社区工作外延。
社会力量“一格多员”,激发社区活力。在社区网格内,通过整合多方力量,发挥社区优势,激发社区治理活力。党建引领志愿服务。开展党员亮身份、亮承诺等党员进社区活动;居民参与社区自治。通过议事会、协商会等方式,广泛发动、引导驻区单位、居民群众表达民意诉求,变“政府管理”为“居民自治”;专业助力社区发展。坚持社区搭台,社会组织运营,社工和志愿者全程参与的原则,借智高校,借力社会,引进社会组织,扶持和培育本土社会组织。
网格网络化:让网格活起来如何提供服务?网格网络化,让网格活起来。
工作机制网格化。建立部门联动、街道联抓、社区联建、网格联办、
居民联助工作机制,打破行政职能分散化、碎片化的局面,建立以街道、社区、网格为区域范围,以事件为管理内容,通过跨部门、网络化的工作机制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贯通,实现从“碎片化管理”到“整体性治理”的工作机制转变。目前,城市社区共协助20多个部门开展了政府公共服务项目175项。
网格运行网络化。依托网格化管理,完善了首问负责、一窗受理、全程代办、服务承诺、七天工作制、错时工作制等制度,建立日工作台账和《民情日记》,快速回应群众诉求,推动了社区工作规范化,提升了社区服务质量。建立了信息收集机制、问题处理机制、督导反馈机制,形成“信息采集—受理立项—任务派遣—处理反馈—督查结案”的闭环式工作流程。
信息平台网络化。借助大数据的深度融合与运用,投资200余万元在全市率先建设东港区社会综合治理平台,与智慧党建、社区服务、社区警务、信访维稳、司法行政等平台融合对接,实行一个网站、一个门户、一站式登录,实现了政府资源共建共享共用。将线下社区搬到网上建设“社区e家”,研发手机客户端,人人都是信息采集员,全民均可参与提供信息;每位网格长配发手机,第一时间上传邻里纠纷、安全隐患、信访稳定、举报投诉等情况,第一时间解决发现的问题,全程督办跟踪,广泛发动居民参与城市治理。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孙小凡)为进一步完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体系,提高日照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能力,推动“两网两线一系统”智慧环保建...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