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耿冠涛一直在做一项工作:以高炉矿渣为原料,高炉煤气为燃料,将钢铁工业排放的资源能源彻底得到有效利用,在为公司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优化了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聚焦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实施重点产业振兴提升工程,着力强化标准引领、创新驱动、人才支撑,以创新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水平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成为全省重要的新经济增长极。
短 镜 头
4月17日,山钢莱芜分公司承担的钢铁冶金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顺利通过了专家组验收。与此同时,远在日照的山东鲁碧建材有限公司员工耿冠涛正在指导同事操作一项工艺:在电脑操作程序的帮助下,将高炉废渣转化成矿渣微粉,成为制造水泥和混凝土产品的重要原料。“我的工作说普通很普通,只是企业生产线上的一个环节,但是在我和同事们的辛勤工作下,每年大约有300余万吨矿渣,2.63亿m 3高炉放散煤气被综合利用起来。减少了这些废弃物后,环境美了,空气好了。”耿冠涛说。
耿冠涛是方下镇人,2007年大学毕业后进入鲁碧公司,“我大学学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投简历到鲁碧时,恰逢公司需要大量电脑操控技术人才,就很顺利地入职了。”
经过两个多月的培训,耿冠涛已经对电脑控制炼铁高炉废渣处理技术得心应手,自此进入了粉体材料分厂,这一干就是十年。这十年期间,他跟随企业一起成长,工作地点从莱芜换到了日照。“目前我的工作是利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德国莱歇矿渣立磨,以高炉矿渣为主要原料,以炼铁生产中的废气———高炉煤气作为矿渣烘干燃料生产矿渣微粉产品,市场供不应求。”一提起自己经手的产品,耿冠涛就滔滔不绝。
他提到的生产线,是鲁碧公司自2016年11月底在日照开工建设,2018年1月5日正式投产的年产120万吨矿渣微粉生产线。项目是山钢集团日照钢铁有限公司建设的配套项目,也是钢铁固废渣产品化、资源化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该生产线投产后,鲁碧微粉达到了600万吨/年的产能规模,有望成为江北最具实力、规模最大的高炉渣处理基地。
近十年来,鲁碧公司一直遵循循环经济绿色发展道路的理念,采取多项措施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使建材生产与莱钢集团公司的钢铁生产实现全过程资源综合利用对接,组成一个循环经济产业“闭合环”。2016年,在全市9个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排名中,莱钢厂区环境空气质量位列前两名。对此,鲁碧公司功不可没。
响应公司号召来到日照后,耿冠涛的工作也繁重了起来,平时除了调试新设备外,还要对公司新人进行手把手的指导。由于路途较远,他两周才回家一次与家人团聚。
●新闻背景
莱钢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于2014年12月30日批准立项,项目建设周期三年。项目围绕钢铁冶金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循环产业链,建立健全了结构清晰、科学合理、运行有效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4项,地方标准3项,企业标准636项,标准化研究成效突出。4月17日,经过查验资料和质询,专家组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
本报记者 毕研敏?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敏)4月26日下午,市委书记、市长齐家滨到日钢集团召开推动日钢发展现场办公会议。他强调,全市各级要提高政治站位,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在日照市规划建设先进钢铁制造基地的机遇,以过硬的...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