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费洪芹
“工匠精神”就是专注、执着、精益求精;“劳模精神”就是“立足本职,任劳任怨,甘于奉献。
而程学晓就是一个具备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的新时代工人。
他是海汇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技术总工。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环保设备、新能源汽车等新产品开发工作。2012年获得“日照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3年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一有时间就学习专业理论”。近年来,他先后学习了新能源汽车结构及原理、电池技术、车身技术、底盘技术、汽车总装工艺等专业理论书籍,自身理论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
对于企业发展,不能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打造一个创新团队才能事半功倍。为尽快提升职工的技能水平,他提出了以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将自己掌握的本领倾囊相授,仔细向徒弟讲解产品开发的流程以及产品开发关键要素。
不仅如此,公司工会成立了程学晓劳模创新工作室。他带领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和工艺改进工作,先后获得国家专利40余项,尤其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充放电系统、轻量化设计等方面成绩突出,不仅解决了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不均衡现象,还通过工艺改进完成了整车底盘热压成型技术的提升,大幅减轻了整车重量,增加了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2015年,程学晓劳模创新工作室被评为日照市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
“在开品开发过程中,也讲求个灵感,我们研发人员经常忙起来就不管白天晚上了,加班加点也习以为常。”程学晓说道。为克服遇到的技术难题,他总是积极查阅相关技术资料,咨询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掌握新产品结构特点及产品开发难点等,取得可靠的技术参数,确保整车性能的先进性,提升了公司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科技含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程学晓开发的新能源纯电动高速乘用车适用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道路条件和气候条件,性价比高,节能环保;研发的新能源纯电动高速SUV汽车已在国家汽车检测中心完成技术性能检测,各项性能全部合格,在安全性和技术指标方面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
一份责任,一份担当。“一些工匠对所做的产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一生只做一件事。我想做的也差不多,就是研发产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地工作。”程学晓如是说。
新闻推荐
本报4月26日讯(记者张永斌)4月25日下午,日照市重大体育赛事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会议召开,助力全市新旧动能转换,贯彻落实旅游富市战略。日照市委、市政府对体育工作高度重视,将打造“活力...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