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杨洋
“黄海晨刊可以说是日照新闻界的黄埔军校啊。”我不只一次从晨刊记者部夏主任的口中听到这样的感叹。很庆幸,我能够有机会进入黄海晨刊,从一名实习生开始。
我的专业是新闻采编与制作,曾经的采访经历只是局限在大学里,思维也固定在课本与讲堂之上。在晨刊实习期间,我对采访有了新的认识,对新闻,有了更明确的定义。“做采访,九分采,一分写。假设自己是一个裁缝,采访到的信息是一块一块的碎布,我们的任务,就是如何把这些碎布拼成一件完美的衣服。”夏主任这句话,我深深地记在脑子里,以至于在离开晨刊后独自走向工作岗位时也很受用。
实习期间,第一次跟着记者们出去采访,那是临近元宵的一次孔明灯主题的新闻调查。太阳城市场的商贩,路过的市民,消防大队官兵的现场高温测评演示,专家的回答……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采访以及后期组稿撰写时前辈们的指导,一字一句,一段一落,在我的脑海里依然清晰。第一次看见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报纸上,两个方块大小的铅字映入我的眼睛,血液似乎在欢腾,但又要将这种喜悦掩在心底,告诉自己,这样大小的铅块字以后还会再有。
进入晨刊,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了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人,在平行世界里,我看到了更多无法与自己生活交织的别人的生活,感受到了不同的人生。
在我眼里,有这样一群新闻人,奔走于采访之间,脚步踩过日照的每一寸土地,远到城市边陲的大山里,近到小区里的左邻右舍。曾为了一篇报道而忘记吃饭,为了第二天要发的稿子挑灯夜战……是一种匠人精神在支撑他们,也感染着我们。
从前的日子很慢,我倚在阳光里,读一座城市。报纸是一座城市文化的缩影,是城市文明的载体,是历史的传承。而我对晨刊,一如我对日照这座城市的热爱,延伸出一种向往的情感,是对新闻事业的憧憬,对新闻人的崇敬。这种热爱,让我有足够的信心说出来:我毕业于黄海晨刊。(本报记者 迟锐 整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蕾)12月5日,记者从全市林业会战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日照林业会战完成投资14.9亿元,造林15.6万亩,分别占计划的101%和104%;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生态面貌显著改善。据悉,下一步,日...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