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新闻 五莲新闻 莒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日照市 > 日照新闻 > 正文

为这位老人点赞

来源:黄海晨报 2017-07-19 01:15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曾于2016年6月28日报道过东港区三庄镇贺庄村,83岁的李叶兰和丈夫不离不弃抚养智障弃婴的故事。今年2月23日(农历正月二十七日),丈夫杨百堂因病去世后,李叶兰独自承担起抚养智障儿子的重担,38年不离不弃,用真情书写着人间大爱。为了让虚弱的儿子身体强壮,李叶兰喂养了20只鸡,其中5只母鸡下的鸡蛋为儿子增加营养,公鸡留着逢年过节娘俩改善生活。

1979年农历二月初三早上,李叶兰在自家大门口看到一个用破旧深蓝色绒衣包裹的婴儿,从脐带判断,孩子刚出生不久。因为天气寒冷,孩子已经冻得不会哭了。

看着奄奄一息的婴儿,夫妻俩动了恻隐之心,收养了这个孩子。当时,他们已经有了5个孩子:大女儿15岁,小儿子刚刚3岁。

小时候,杨代成和别的孩子没有区别,5岁后发现孩子反应迟钝,经医生诊断,是一名智障儿童。当时亲戚朋友建议趁着孩子小,赶紧送到福利院。杨百堂1岁多时母亲去世,是父亲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把他抚养成人,他深深体会到了没有娘的痛苦。如果送出去,杨代成就成了没娘的孩子了。况且一家人已经和孩子有了感情,舍不得。这一留,就是38年。

杨代成生活基本能够自理,在夫妻俩的看管下,只能干一点简单的农活,就是这样,在生活上夫妻俩都照顾的比其他孩子细心。

20世纪80年代,奶粉、炼乳和麦乳精属于高档消费品,不好买。夫妻俩省吃俭用省出钱来,托亲戚从青岛、济南、上海等地购买,为小儿子杨代成增加营养。

现在虽然生活好了,每次吃饭,夫妻俩还是习惯性地往小儿子碗里夹肉。有点好吃的,总是留给小儿子。

李叶兰和丈夫的家乡贺庄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很差。当时在县城一家建材厂工作的夫妻俩主动辞职,回到了家乡加入到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行列中。

回乡后,夫妻俩无微不至地照顾患病的父亲10多年,直到老人去世。夫妻俩还照顾患有哮喘病的光棍叔伯大哥,为叔伯大哥烙煎饼,送饭,做棉衣。那个年代生活条件差,家里孩子多,还要照顾2位老人,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1970年,身为村干部的杨百堂带头,带领24户村民搬到“兔子不拉屎”的北岭上,腾出了20多亩“好地”,如今这些地块依然是本村最好的耕地。这个举动可以看出那个时代、那一代人的胸怀。

辛辛苦苦把6个孩子养育大,繁重的家务和农活压弯了李叶兰的腰,现在只能佝偻着身子度日。

2015年7月份,丈夫杨百堂被诊断为食道癌晚期,做了食道切除手术,李叶兰佝偻着腰照顾丈夫和智障儿子。在丈夫最后的日子里,吃饭已经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李叶兰都是跪在床上一小勺一小勺为丈夫喂食稀饭,一顿饭要半个多小时,等照顾丈夫吃完饭,李叶兰都站不起来了,下不了床。

丈夫临终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儿子杨代成以后的生活,当李叶兰和儿子、儿媳多次答应一定照顾好杨代成时,老人才闭上了眼。

新闻推荐

对接东盟,千载难逢的机遇

□本报记者朱代军本报通讯员宋曼曼关越为期10天的德州对接东盟“百企下南洋”考察对接活动中,德州代表团受到泰国、柬埔寨、菲律宾3个国家政府部门、有关商协组织以及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的大力支...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为这位老人点赞)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