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箫学校七年级四班 张雅寒
俗话说得好:“久病床前无孝子。”今天我有幸结识了一位久病床前的孝媳,她就是张家洼村孝敬公婆的好儿媳刘香娥。今天读了《大爱莱芜》一书,书中很多人物让我敬佩不已,但最令我感动的还是《久病床前有孝媳》这篇文章,最令我敬佩的还是好儿媳刘香娥。
端庄俊俏的刘香娥和丈夫成亲后,全家六口挤在三间破草房里,面对常年生病的老人和一贫如洗的家,刘香娥没有丝毫怨言,反而安慰自己的丈夫:“谁家没有老人,哪有人不生病的?”她还保证会像亲闺女一样伺候老人。她用行动履行自己的诺言,二十年如一日照顾公婆。为让有痨病的婆婆吃好饭,不管生活多么拮据,她一年到头都要设法给婆婆做细面馒头,有时还杀只鸡给婆婆补身子。四处借钱为婆婆做手术,卖掉羊为婆婆发丧,婆婆去世后她又全身心照顾偏瘫的公公。有这样几个细节让我难忘和感动:偏瘫后的公公大小便都需要她照顾,她背着偏瘫的公公打了好几个趔趄,她咬着牙支撑着:“爹,你别乱动,俺能背动你。”为照顾公公,她77岁的母亲心肌梗塞住院,她都无法分身立刻赶去,听到娘在昏迷中念叨自己的名字,刘香娥禁不住酸楚交加,趴在娘身上大哭起来。就是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孝顺儿媳却说自己只是尽到了一个家庭主妇应尽的责任,没啥可表扬的。
当我读到刘香娥的话时,我很震惊。说句实在的,我很难想象她是怎么做到的,她是怎么几十年如一日照顾一个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我甚至不能理解,因为她的行为和我们现在的生活多么“格格不入”。我觉得现在像她这样孝敬公婆的人几乎没有了,就要“绝迹”了。因为在我的生活中,我接触到的、看到的都是另一个样子:
放学时,天下起了雨。送伞的父母把学校大门口围得水泄不通,有开汽车的,有骑电动车的,有骑自行车的。仔细观察打伞的是父母,可被雨淋湿的也都是父母。
在肯德基餐厅里,忙忙碌碌买汉堡、端饮料的都是父母,低着头大快朵颐的都是孩子,一旁送水、擦嘴、递餐巾纸的也是父母。
在医院的输液室里,孩子病了,爷爷提水,奶奶提包,爸爸举药瓶子,妈妈喂零食。一个人病了,全家人忙得不亦乐乎。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资料,说在一所大学开学第一天,大汗淋漓、扛包背东西的不是上学的,是爸爸。铺床、打水、领生活用品的也不是上学的,是妈妈。只有嚼着口香糖、听着MP3、手揣口袋的人才是真正上学的。
我曾经在班里做过一个调查:我们班共53人,其中知道父母生日是哪一天的不到一半,知道父母生日是哪一年或知道父母属相的只有十几个人。
以上种种现象和资料说明,现代社会不是孩子孝顺父母、照顾父母,而是父母“孝顺”孩子,整个一个“乾坤大挪移”。本来孝顺父母、心疼父母、照顾父母是人的本性,是应该的,可被父母“溺爱”的一代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因为他们习惯了“被爱”,没有学会爱别人。
一个不懂孝顺的人,就不懂回报,不知道感恩。一个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的人,长大了是不会有责任感的,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是什么也做不成的。羊羔尚知跪乳,更何况人呢?何况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有黄香温席、卧冰求鲤的故事,还有24孝的典范,很多文学大家都是孝子,都写文章表达对父母的感情。季羡林老先生也在他的文章中表达对母亲的深深眷恋之情。我们应该向刘香娥那样做个有孝心的人,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那么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只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是最大的孝顺。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成为对国家、对别人、对父母有用的人,让父母过上好的生活。我们还小,不能为父母分担大事,但我们可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减轻父母的负担,还可以帮助父母分担一部分家务。孝顺并不难,孝顺就在生活小事中。我们的父母还年轻,我们不一定要像刘香娥那样端屎端尿照顾父母,但我们可以在父母疲惫时为他们捶捶背,在父母忙碌时端上一杯热水,在父母心情不好时说句笑话……孝顺就是一份心意,孝顺就是一种挂牵,孝顺就是一种关心。孝顺不是惊天动地,也不是挂在嘴上的,而是在生活中、行动中实践的。
“慈母手中线,临行密密缝”。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向刘香娥学习。百善孝为先,以拳拳孝子之心回报父母恩情,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指导教师:王永生)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莱钢泰东公司以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为导向,加快新产品开发步伐。该公司开发的耐材产品——— 刚...
日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日照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