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届柏林电影节日前落下帷幕,本届柏林电影节上,华语片集体缺席主竞赛单元。中国电影虽然没有资格“擒熊”,但电影节提供的广阔的市场平台仍让华语片纷至沓来。近些年中国影人在国际舞台上的主攻对象都是市场,到国外走红毯争夺的只是电影节带来的曝光机会和卖片市场。在国内电影市场貌似繁荣的盛况下,中国电影越来越难以抵抗利润的诱惑。
“唯票房论”主导的中国电影是否还需要三大国际电影节的认可?2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导演王小帅一针见血地表示,中国电影过度倚重国内市场,忽视国际市场的外循环:“关起门来拍电影,自我消化。”
柏林曾经是福地
在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中,柏林电影节对中国电影人格外青睐。从1982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三个和尚》获得第3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开始,很多中国导演都在这里捧走金熊或银熊大奖,柏林电影节也因此成为中国影迷最关注的电影节之一。1988年张艺谋的《红高粱》获金熊奖后,吴子牛、谢飞、李少红、王小帅、顾长卫、王全安等都曾在此获得过金、银熊大奖。
华语片只卖不赛
在本届柏林电影节上,中国电影却未出现在主竞赛单元。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和陈凯歌的《赵氏孤儿》都是只参展不参赛,被网友戏称为“打酱油”,而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卖片。去年柏林电影节尚有张艺谋、王全安的两部新片参赛,今年华语片的“空缺”实属罕见。不过在卖片市场上却有不少中国人的面孔,陈可辛带来了《武侠》和《血滴子》,施南生负责的发行工作室则力推李连杰主演的《白蛇传说》和《龙门飞甲》,王家卫的《一代宗师》还未拍完就花了巨资在电影节期间买下展位进行全球销售。
不仅是柏林,还有代表两岸三地争夺奥斯卡“小金人”的《唐山大地震》、《岁月神偷》等影片悉数提前出局,中国电影已连续8年与奥斯卡奖无缘。近些年来,在世界大的电影节的领奖台上,已经越来越难见到中国影人的身影。
王小帅导演谈到这次华语片的“不给力”时表示:“没有参赛也已经是多年的现象了,因为国内市场好了,在票房市场的利诱下,国内导演们也无暇顾及其他。到国外参展曝光也是为了寻求国内的更大关注,一味强调票房而丢掉了艺术追求,不关注现实、社会,没有耐心和良心。关起门来拍电影,自我消化。”
得奖不一定有票房
在国际上拿了奖未必就能保证国内票房,王小帅的《左右》当初擒下银熊,国内票房照样不佳,《日照重庆》口碑胜出,却也惨遭票房滑铁卢。眼下不少中国电影人已安于国内市场的票房回报,就像冯小刚说的,把内地市场做好就够了,国际市场还是别去了。从柏林青年论坛大奖开始,贾樟柯和他的《小武》一起,开始了职业生涯的巡回获奖之旅,但如今,贾樟柯忙着筹备商业大作《在清朝》,贾樟柯表示:“我真的好些年没去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在贾樟柯看来,三大电影节似乎已经和宣传宝地挂上钩,对于《在清朝》会否冲奖,他说:“《在清朝》也不会放弃三大影展巡回宣传。这是成本非常低的一种宣传手段,我为什么不呢?”有金、银熊两座奖杯在手的王全安,今年则忙于拍摄他的转型之作商业大片《白鹿原》。
谈及艺术导演的纷纷转型,王小帅有些情绪:“即便是在国际市场上有影响力,但是票房不好,也会被人讥讽。”他正在筹备新片《我11》,王小帅说并不在意票房成绩,但会坚持自己的追求:“档期其实无所谓,反正也没太多人看,但我要谢谢那些看我电影的人,我也会坚持我的个人表达。”
市场需要迎合,但文化坚持更是一种需要。在国际大舞台上,如果中国电影只愿意扮演一个贩卖商品的角色,距离电影艺术将会越来越远。(李云灵)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高荣)12月18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物流行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泰钢汶汇港物流公司被授予“全国物流...
日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日照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