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新闻 五莲新闻 莒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日照市 > 日照新闻 > 正文

“老家日照大型纪实人物报道”之四

来源:日照日报 2010-04-22 08:32   https://www.yybnet.net/

欢迎社会各界提供相关线索、人物资料以及联系方式。本专栏稿件版权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需经本社同意。

本社特派记者部联系电话:0633-8010009 邮箱:hhcb99@126.com

卜登科:文明的遐思

面对——— 超越·争·迷思·归宿·心灵感应此境在别处

本报记者 南 方

□卜登科简介

1975年11月出生于日照一金石篆刻人文世家,为孔子门生卜商(子夏)后裔。自幼习书法、篆刻、绘画。1999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在高校任教三年,2005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硕士学位,系首届创作实践类硕士;硕士导师:龙瑞。2008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博士学位,属首届美术学创作实践类博士,博士生导师:龙瑞。毕业后分配至文化部直属中国国家画院任专业画家。出版画集《中国画廊推荐画家精品——— 卜登科》、《中国画典——— 卜登科专辑》、《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经典作品集——— 卜登科》、《中国当代著名学院派、学术性、学者型博士画家专辑——— 卜登科》、《中国当代名家技法研究——— 卜登科》。

2009年岁末的鸟巢沉浸在一片苍茫的冷寂之中,所有的喧嚣与骚动都俨然去了。站在鸟巢的东北角,一些与人文艺术有关的思考总是萦绕在心头。是的,新世纪中国美术面对着和上世纪完全不同的文化语境与学术命题。在民族艺术的当代性及自主意识的构建之路上,卜登科博士更是一位新思想的探索者和勇于实践者,他具有宏阔的文化视野和勤于思辨的现代意识。他的画吸纳了南太平洋史前文明古迹“复活节岛石像”造型,以“草书入画”笔法、“阴阳冲和”的墨法、“恢弘阔远”的章法,将山水精神的当代观照,以崭新面貌呈现,形成了他独具个性的图式语言及范式符号。作品投射出浓厚的悲悯感、沧桑感、历史感及隐约的归宿感。从卜登科的作品深处,可以体味到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这既是他对生态文明的探索,更是他开创精神与人文境界的升华。

“画者,文之极也”,当代中国画创作应对文化担当、社会责任、时代精神承担起人文使命,正谓“画以载道”。卜登科说:“中国画精神的当代性关照,体现在山水画上,应衍生并升华出新的人文境界,这同样是对传统精神内涵的当代性解读及拓展。”当前的文化语境对“生态文明”的关注尤为突出,因而人类要尊重生命和自然。“毕竟,艺术是时代精神的载体。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时代,都会凝结、沉淀出特殊的感情,同时也会引发与这种感情相切合的艺术语言和形式。”

生于日照金石篆刻世家的卜登科是一个谦逊得有些柔弱的人。这个孔子门生子夏(卜商)的后裔,良好的家学为他后来的艺术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8年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他入文化部直属中国国家画院作专职画家。卜登科的传统修养便是建立在长期对于中国画学的全面研究之上的。他的早期创作延续了传统的山水精神,在技巧上深受老一辈的教诲和影响,但在笔墨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在艰苦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他获得了许多超越他人的艺术思想。近来,他的目光更加广远、辽阔,从中国传统绘画转向更为深远的人文境界,作品风格浑然独具。从这时期作品来看,卜登科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对山水景观的参悟和描绘,而是立足于宇宙高度转向对人类文明的关照与感怀。这些作品仍旧保持了中国画学注重浑厚华滋的特点,并在章法上明显融入了西方的绘画元素,特别是在用色上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色彩,尤其那些蓝得灿烂的色块与厚重的笔墨熔铸结合,从而形成了空前的图式景观。最近创作的《文明漫步》系列、《人生感怀》系列作品,令人感受到他对于生命的体悟和文明内涵的深刻解读。这些墨色凝重的作品是他近年来艰苦探索的结晶,反映出卜登科的创作思想和探索方向。《思·心灵感应此景在别处》将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典型艺术形象和中国水墨山水形态相结合,营造出令人惊异摄人魂魄的视觉冲击效果。在此,画家并非简单地将这两者拼凑在一起,而是在人生感悟的精神理念基础上,心手为一,将心象与笔墨功夫实现完美的统一。在章法和笔墨形态上,卜登科兼顾了东西方绘画的特点,将散点透视和焦点透视融于一体,处于背景的山水以墨点斫勾染而成,层层叠叠,密不透风,墨色氤氲,气势逼人。前景的古典雕塑,以疾徐有致的书法笔线勾勒,暗部以淡墨写出,具有立体的绘画可视性,使这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物象造型,在同一的笔墨形态中趋于统一,并完美地在画面“游”的节奏韵律中最终熔于一炉。从画题上,可以推断出卜登科在这幅作品中的思想逻辑:正是在不断地思考中,他发现了东西方绘画的共同点,这难道不是一种心灵感应吗?而这种境象也只有在画家的飘幻与迷思世界里才会出现。《文明遐思·在别处》将欧洲洞窟岩画野牛造型、南太平洋上的“复活节岛石像”以及中国山水人文景观整合起来,建构了一个具有后现代主义意味的梦幻画面。这些带有质朴与率真气息的壁画图样及石雕和墨色浓重的山水意象在“内美”层面达成惊人的和谐,而笔墨的相互协调和照应,又使得画面图式并不突兀,而形成一种视觉自然,最终将画意推进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卜登科的艺术世界里,思想的呈现是和技法的支撑分不开的。早期的笔墨训练造就了他坚实的笔法基础,当然,这与他深厚的书法篆刻造诣是紧密相联的。作为中国首届美术学创作实践类博士,他一路师从其导师龙瑞先生,全面、深入地研究了传统,掌握了中国画艺术精神及发展之文脉关系,尤其对黄宾虹、李可染进行了深入的个案研究,李可染所说的“可贵者胆,所要者魂”成为卜登科长久以来的绘画指导思想,而不停的技法训练形成的高超华丽笔墨功夫,造就了这种超强胆识。在《文明漫步》系列和《人生感怀》系列作品中,仍能清晰地感受到李可染、黄宾虹等老一辈大家对他的影响:黑、密、崛、涩、厚、重。卜登科在这些作品中,既坚持了黑、密、厚、重的传统艺术特色,又将物象的明暗对比造型法则,主动转化为中国画学的阴阳辩证关系,在有浓淡干湿变化的厚重墨色积染下,以笔法为支撑,把线条的遒劲有力和墨色的畅快淋漓完美地融于一处,这体现了卜登科高超的笔墨驾驭能力和技法经验。需要指出的是,他在笔墨造型上,尤其在笔法方面凸显出的深厚书法功力,即“草书入画”用笔技法,在他画面中投射出唐代张旭、怀素,明代徐渭“狂草”笔法的节奏韵致,尤为可贵的是,从卜登科的画面整体意象中,人们更多地感悟到一种“宁静、深邃、迷幻”的审美超然境界,这发人深思。

之所以将这些带有原始意味的形态和中国传统绘画放在一起,卜登科是有着自己的考虑的。他从小生长在日照海边,对大海十分熟悉也十分敏感,既立足于农耕文明,也同时兼顾海洋文明,这反映了他审美境界的高度和广度。他追求崇高、优雅、唯美以及梦幻般的飘然若仙。而海洋文明的“神秘、沧桑、深邃”,对他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天人合一”等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对卜登科影响极大,使他不断思索关于人类文明和生存的问题:“问苍生”、“生命空间”、“诊”、“望”、“和气”、“归朴返真”、“律”“迷”、“疑”、“预感”这些画题,都是他在思索中所呈现的智慧火花。就像他在《轻语·迷幻乐章》中表现出的对于东西文明的赞美和喟叹:南美的史前文明“复活节岛石像”、东方的原始壁画、非洲的鸵鸟、西方的原始壁画,都在中国浑厚的山水图景中融为一体,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对世界文明互补融合的赞颂与追求。在卜登科看来,中国画不应仅局限于传统的文人观念,而应具有当代人的思想和观念。这样的思想暗合了传统的哲学思想———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而这种哲学思想因其对人类生存的崇高价值而逐渐为西方思想家所认同。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对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回归和认同无疑是一种人类的进步。卜登科正是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上,来看待人与世界的关系,并在此观念的指导下进行创作,最终获得与众不同的艺术观念和文化立场,他的系列作品就是这种文化立场的最好注解。他追求一种雄浑、苍莽的画境,一种体现着时代气息和现代观念的境界,又力求把当代气息、当代的审美需求与典型化的造型语言结合起来,反映出山川景物的万千气象。在他的笔下,无论是北方的高山峻岭、黄土高原绵延起伏的坡坨还是南国的湖光山色,都隐约地显现出个人风格化的特征。卜登科的山水画与他的学养基础密不可分,这表现在“拙朴厚重、奇崛深沉”的造型特色上。卜登科尊崇传统经典,似乎尤其喜欢宋人那种全景式布局方式。不过,这位画家并不以古典山水画的笔墨程式为创作法则,也不刻意搬用某位画家的笔墨语言,而是力图以全新的图象来表达心中感受,表现时代的笔墨意象。表面上看,他的画不取“巧”,即不以某处特殊的笔法、墨法以及皴法炫人,而实际上他是综合了多种语汇。从画面里那些具体的图象中可以看出,卜登科其实是按自己的理解,来重新阐释传统的笔法与皴法,他把“南宗”山水的抒情性融入“北宗”山水的形象塑造之中。其画纵然粗犷,却颇能打动人心。在走笔的过程中,卜登科灵活地运用了披麻皴、雨点皴、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等皴法,将多种手法融合为一,出色地绘画了岩石的纹路与树石的质感,望之朴茂而秀润。卜登科也追求笔墨的苍辣厚润,但并不以粗犷之笔削弱墨韵。他喜欢用积墨来表现对象的朴厚润泽感,偶尔以焦墨破醒。他在一些作品里大量使用了赭石等色彩。这类色彩的使用,把富丽大气的庙堂之气与豪放的笔墨结合起来,把传统文人画惯有的阴柔之美转为阳刚之力,很有视觉冲击力。平远与深远两种取景法在他的作品里最为常见,一眼望去,画中的景物远近高低错落有致,呈现出黑密厚重、朴茂华滋的特点。画中,坡陀起伏,林树层叠,峰峦掩映,流水淙淙,烟岚回绕,引人入胜。其作品既质感强烈,又大势磅礴。作为画面主体的山岭饱满充实,整体感强而且开合有序;而近景中的树木参差不齐,笔墨浑然,而且有着昂扬向上的蓬勃朝气。

作为一名中西合璧的后来者,卜登科自觉地探索如何将古今中外的艺术融合为一,他总是试图打破不同艺术门类的之间藩篱。在他笔下,雕塑的素描造型语言与笔墨精神彼此穿插,作品中的时空交错感、手法的融合性以及情节之晦涩都传达出某种难以言说的朦胧情绪。在保持固有物象结构的基础上,他努力强化一种类似传统“没骨”的笔墨方式,作画时即笔即墨、浑然成象。墨色的分布呈非中心状,并有意减少墨色的色阶变化,使画面在微茫的暗灰色调中形成类似音乐的“中音”混响,营造出一种充满寓意的图式,哲学意味极为浓郁。

文明遐思在别处·迷幻乐境 

新闻推荐

全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

本报讯(记者 王秀洁)4月21日,全市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调度会议召开。市委副书记、市城乡社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孙海亭出席并讲话,市政府党组成员余兴安主持会议。日照市自今年2月份开始,以区...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老家日照大型纪实人物报道”之四)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