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市委书记杨军提出的“求突破 重民生 争第一”,指明了后危机时代日照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工作的着力点。其中县域经济能否取得新突破,对于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尽快实现争进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至关重要。各区县都应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抢在第一时间,深入基层第一现场,努力推动发展第一要务,落实好维稳第一责任,把握好群众需要第一选择,争进工作第一方阵,为加快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作大的贡献。为此,本报就如何落实“求突破 重民生 争第一”的要求,对区县委(工委)书记作了专访,从今日起陆续刊发。
本报记者 王均薇
“不愿担责任,就不该当干部;不敢担责任,就不配当干部;不会担责任,就不能当干部……”新年伊始,市委常委、东港区委书记张永霞在东港区总结表彰暨“岗位·作为”大讨论动员大会上的一番话,引发全区干部深深的思考———
什么样的干部才是好干部?引领科学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干部?百姓期待怎样的干部?“岗位·作为”大讨论在东港区迅速展开。
市委书记杨军曾多次要求“抢在第一时间”,今年又提出了“六个第一”。张永霞说,“第一”,考验各级干部的精神、心态、能力和意志。东港区就是要通过“岗位·作为”大讨论,争先进位谋提升、岗位创优新作为,打造发展蓝色经济的先行区、开发海洋资源的示范区、集聚高端产业的特色区,推动东港晋强再进位、实现新跨越。
“争第一”,要谋进位。新的一年,要成为东港区跨越发展的进位之年。通过重点突破,东港区将力争在全省县域考核中再提升1-3个位次;发展速度、质量、活力高于市、省平均水平;新型工业、临港临“钢”产业、现代服务业、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个重点领域走在全省前列。
“争第一”,要求突破。东港区将发挥黄金海岸、城市驻地、临海临“钢”等优势,围绕“建设蓝色经济强区”目标,按照“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攻方向,以临港产业、高新产业、新兴产业、生态产业为发展重点,突破招商引资,突破项目建设,突破高新区,始终保持项目建设的强攻态势,努力做到全员拼抢大项目、全面聚焦大项目、全力攻坚大项目、全权服务大项目。
“争第一”,要有创新。东港区将围绕“争先进位谋提升、岗位创优新作为”要求,加快理念创新;将优化环境作为争先进位的首要任务,加快服务创新。将完善四套考评体系,完善分方阵季度调度、大项目推进、领导包保、工作倒逼、干部问责等机制做法,加快机制创新,为争先进位提供有力保障。“争第一”,要有实效。2010年,东港区力争实现生产总值增长17.8%,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7%,进出口总值增长20%。高新区年内产值突破100亿元。在2009年投入民生资金2.33亿元的基础上,继续精心组织实施好为民办实事项目,兑现对社会和群众的承诺。
记者感言:
干事创业 关键在人
人是发展的核心和最高目标,人是创造价值的主体。干事创业,关键在人。
一个地区要“争进工作第一方阵”,就要在改革发展中有作为,就要重用有作为的人并使之有岗位。归根到底,是有作为的人托起了工作“第一”。事业需要、发展需要、人民需要不空谈、不观望、不等待的干部。
自2007年一路走来,从“作风建设年”、“软环境建设年”、“执行力建设年”到“岗位·作为”大讨论,东港区每年一个主题,每年一个脚步,以人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深刻改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王秀洁俗语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迟来的元宵节”并没有影响人们看花灯的热情。夜幕下的市人民广场,30多组造型各异的大型花灯光彩照人,映红了港城的夜空。那栩栩如...
日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日照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