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丁聪
说到日照经济开发区奎山街道孔家湖子村的变化,人们最先想到的,是“乐义蔬菜”品牌,是加快推进的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乐义”品牌固然响亮,经济腾起的光环固然耀眼,却并非一枝独秀;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村居文化建设,同样显现出新农村应有的“品牌”气度。
“悟”——— 文明建设也要有“品牌”
“老百姓对政策不理解,对发展没概念,对致富没想法,对生活没奔头……”这是村“两委”在致力于“用发展的思路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常面临的工作困境。他们也因此充分认识到:农村要发展,口袋要富,脑袋更要富,精神文明建设势在必行。蔬菜大棚给乡亲们带来了好日子,可如果不懂现代科学经营,必然“富”不长久;城镇化进程在加快,可如果不懂医疗、教育投资,必然“富”无质量。为此,村“两委”将建设“品牌”村居文明提上工作议程,以精神文明建设深化农村发展内涵,通过提升“人”的品质来提升事业品质。为此,孔家湖子村把“懂技术”、“讲诚信”、“尽孝道”三项品质作为本村的核心精神文化。“懂技术”是为了在科技兴农的路上越走越宽;“讲诚信”是生意人在市场经济中立足的根本;“尽孝道”是为了从家庭内部营造人性化、亲情化的温馨氛围,最终由和谐小家庭组成和谐大家庭。村支书陈国峰说:“村居核心精神文化带着我们自己的鲜明特色,像‘乐义\’品牌一样,是孔家湖子的第二张名片。”
“讲”——— 精神文明讲座进农家
1月13日,又是一个周三的下午,孔家湖子村的大棚户们像往常一样赶来参加每周一次的培训活动。“这培训好,讲道理,讲知识,两道‘收成\’!”菜农小申的一句话让大家频频点头。“讲知识”,指的是技术员通过讲堂的形式向大家传授最新的农业技术;“讲道理”,是说村支书陈国峰要给大伙儿上上“文明课”。他从不良村居风气入手,摆出来活生生的事例,让乡亲们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不是为了走形式、“拿奖状”,而是与每一个村民、大棚户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吵闹打架好吗?伤情,害理,甚至会犯法;攀比竞富好吗?钱都用来盖房子比阔气了,何谈长远打算;缺斤短两好吗?一次买卖可能得些蝇头小利,但却损失了持久的信誉;打独单蹦地折腾好吗?好政策支持着才有今天,不团结还怎么搞发展,不和睦还怎么创和谐……通过这种拉家常的方式,深刻的道理变得朴实温暖,大家的心一点点地变亮堂,一点点地靠拢在一起。自2009年10月初“周三开讲”以来,每堂培训都有150户以上的大棚户到场参加,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引导作用。
“评”——— 评出来榜样咱看齐
自2008年开始,孔家湖子在全村评选“文明户”、“好媳妇”和“好婆婆”,意在通过榜样先进的带动、文明之风的浸润,来弘扬正气,倡引新风。评选标准是严格的,以“文明户”为例,获评的硬性条件是:不分家,侍奉老人周到,邻里关系和睦,家庭勤劳致富。在过去的两年中,通过“抓两头,带中间”的措施,全村共推选出“文明户”39户。荣誉也意味着责任,一些“文明户”在评选之初并没有完全达到标准,但在殊荣的鞭策和激励下,他们表现出有目共睹的转变,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快人快语的陈大姐说:“村里吹吹打打来给我们挂的牌子,俺脸上挂不住。再不好好为人,乡亲们都看着呢!”
“带”——— 好榜样带我们往前走
如果说评优秀是“扩面”,那么树典型就是“抓点”。2009年10月,“好媳妇”王均臻荣获日照“十大孝星”称号,成为迄今奎山街道惟一获此殊荣的人。56岁的王均臻,14年如一日侍奉多病的公公,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她家符合申请老年房条件,但考虑到老人年迈无人照料、单住饮食起居不方便,她始终没有分家。在她孝行的感召下,这个四世同堂的温馨农家和睦快乐,成了闻名乡里的“五好”之家。获奖后面对媒体,王均臻拘谨而憨厚地说:“宣传什么呢,都是自己应该做的,你们去报道别人吧,我不够条件,我们村的人都是这样的……”孔家湖子配合媒体积极宣传王均臻的善行孝举,为全村树立起道德文明的典范,让她的可贵品质成为每一个人的指引参照。
发展促文明,文明促发展。“上访村”、“贫困村”、“失信村”……这些压在孔家湖子头上多年的灰色名号,而今终于可以昂首抛掉,“乐义蔬菜村”、“精神文明村”、“科技致富村”成了它的新称呼。观今鉴往,孔家湖子村用“悟”、“讲”、“评”、“带”的一套“组合拳”,为我们演绎了一段新村蝶变的动人故事。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 史继敏 杨亚超)日照经济开发区北京路街道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这一中心任务,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认真开展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月活动...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