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张守霞 通讯员 魏冰
日照市围绕“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总基调,以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试点为契机,破旧习、出实招,深入开展“依标创建、对标补短、提标示范”工作,推进水利工程“三标一体”标准化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依标创建,全力推进试点项目实施
日照市日照水库、莒县杨店子拦河闸、石家沟小(1)型水库被列入全省标准化管理试点。市水利局多措并举,加快推进试点工作,努力打造过硬样板工程。
日照水库管理中心按照标准化管理验收标准要求,申请市财政资金用于水库日常管理和维修养护,并逐项分解,把任务落实到相关科室和具体责任人。克服疫情影响,积极开展库区巡查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做好各类设备设施养护调试和预案修编演练、修订完善水库管理手册和操作规程,稳步推进标准化建设和运行管理岗位创新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
为进一步加强试点推进工作,确定由市水务集团、莒县林水集团分别负责杨店子拦河闸运营管护和全县212座小型水库的日常管护;在统筹使用中央资金基础上,莒县财政部门拨付专项资金用于试点推进工作,其中小型水库管护资金233万元、杨店子拦河闸标准化建设资金150万元。目前,石家沟水库实体工程及雨水情自动化系统已全部完备,工程划界、防汛准备、规章制度建设、“一库一档”建立等已完成;同时,按照“标准化管理验收标准”对杨店子拦河闸逐项规范日常管理措施,已初见成效。
对标补短,着力创新管护机制
近年来,日照市日照水库和东港区、岚山区的3座国有中小型水库管理中心全部由自收自支单位转变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全市543座小型水库全部落实了管理单位和管护人员,莒县、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了全域化物业管理。全市35座大中型水闸、橡胶坝工程都通过国有单位管理、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明确了管护主体和责任人员。结合河长制工作,对800余公里的堤防,全部落实了管护人员,改变了长期无人管的局面。
小型水库管护机制的创新取得显著成效,其中,莒县林水集团配备35名专职管护人员,根据地域大小和工作量在乡镇设立6处分公司实行区域化管护,建立了“县级公司+乡镇分公司+村级安管员”的日常管护模式,并进一步明晰县水利局、养护公司、乡镇政府、水库所在村、水库安管员五方责任,强化制度、资金、考核三项保障措施,提高了管护人员的主动性,解决了县乡两级人员不足问题,实现了管理和维护的有机结合。岚山区黄墩镇“三员合一”、网格化管理、“工分制”考核制度,进一步压实责任、提升管理水平。
提标示范,探索打造样板工程
市水利局以落实省水利厅等四部门《关于加强山东省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管理工作的意见》为发力点,以创建省级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县、小型水库标准化管理试点为抓手,组织各区县认真研究“小型水库工程标准化管理验收标准”,督促抓好管理体制改革、尽快补齐工程短板,及早确定试点工程,为全面开展小型水库标准化管理打基础。
5月21日,市水利局召开了小型水库暨水闸工程管理现场会,组织各区县水利局和大中型水闸橡胶坝工程管理单位负责人现场观摩了2个区县、4个工程现场,对全面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进行再部署。通过积极开展日照水库、杨店子拦河闸和小型水库管理标准化试点,逐步打造国有单位管理、国企管理、镇管水利工程的样板示范工程,为规范、提升全市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提供示范。
下一步,市水利局将进一步加大工程安全运行管理工作的培训、检查、指导,强化工作措施落实,促进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新闻推荐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黄建玲)5月20日,市民门先生反映:2013年10月份左右,他从莒县上海大众4S店分期购买了一辆车,通过山东华和投资...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