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秦钊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很多人的心。如何引导舆论媒体和群众正确认识此次疫情的现状?如何最大程度降低疫情传播扩散的风险?普通民众应该如何预防?带着这些问题,1月26日,记者电话采访了正在莒县老家过年的北京佑安医院副院长、内蒙古自治区健康大学常务副校长蔡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并非像有些传言所说的那样‘无药可治’,只是还没有研制出特效药而已。事实上目前我们连普通的病毒性流感都没有特效药,但在防治并发症协助重症病人渡过难关方面,我们有着充足的药物和技术手段。民众要正确认识此次新型肺炎疫情,要明白良好的健康素养才是战胜疫情的根本保证。”这是蔡超的开场白。
蔡超,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日照市莒县人,多年致力于医学研究和临床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与感染相关的耳鼻喉科疾病的基础———临床研究和中西医结合治疗,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有多部专著出版,在医院管理和医学专业领域发表国内外论文50余篇。
提起新型冠状病毒,有着多年临床工作经验的蔡超直言“这不是新鲜事物”。蔡超介绍,冠状病毒有4大家族,分别是阿尔法家族(α CoV)、贝塔家族(βCoV)、伽马家族(γ CoV)和德尔塔家族(δCoV)。其中,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就是贝塔家族,堪称冠状病毒界的“泥石流”,曾经让全世界人类恐慌的非典(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都是贝塔家族中的“佼佼者”。根据最新研究公布的基因组测序结果,本次武汉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和浙江舟山蝙蝠类SARS病毒相似程度达到了88%,算是SARS病毒的“表亲”。“与SARS病毒不同的是,新型冠状病毒的致病率、重病率、致死率明显比SARS低很多,之所以造成目前的现状是因为这个病毒的传播能力比较强,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积极引导大家快速有效阻断这个病毒的传播,不要引起恐慌。”
那么到底该如何有效阻断,最大程度降低疫情传播扩散的风险?蔡超支招要实施“三个盯紧”,即盯紧特殊人群,外来人口特别是从武汉回来的人员管理,必要时隔离观察;盯紧特殊环节,所有发热门诊病人,及时诊断,分类管理,确诊病人,严格按照国家指南,采用中西医结合手段联合施治;盯紧科学普及,提升人群健康素养,实现关口前移,同时避免谣言引起的社会恐慌等带来二次伤害。
众所周知,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可以经飞沫传染,蔡超叮嘱大家,出门一定戴口罩,少聚餐,少去公共场所,用流动的水勤洗手,室内勤通风、勤换气,外出回家后将外套放在通风处,咳嗽或打喷嚏时最好用纸巾或屈肘将鼻完全遮住,将用过的纸巾和口罩扔进封闭的垃圾袋或垃圾桶内,对于普通人群普通场所,医用外科口罩防护就足够了,居家或者局限性相处,也可以不戴口罩,孩子的餐具、奶瓶等耐高温物品可以选择开水煮沸30分钟消毒,56℃30分钟就能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
“无需质疑,不管是传染病,还是由传染病引发的疫情,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具有鲜明的双重属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并不仅限于医学科学领域,很大一部分应该去面对社会问题。”蔡超说。
那么社会问题的焦点是什么呢?蔡超回答是人群,“因为人是构成社会的最根本要素,人群的焦点问题是健康素养,良好的健康素养是战胜本次也是以后历次疫情的关键因素。”
蔡超解释,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的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每个人都有获取自身健康的权利,也有不损害和(或)维护自身及他人健康的责任,国家和社会全体成员应共同努力,积极提升个人的健康素养,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健康素养。
针对近期网络上有不少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视频和录音,蔡超认为这些信息来源不明、真实性有待考究,对目前的疫情阻击来说,只会增加社会恐慌,产生“百害而无一利”的影响,他希望民众能够理性甄别,不偏信、不盲目,同时他也希望各部门尤其是主流媒体要大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及时发布健康提示和就医指南,科学指导公众正确认识和预防疾病,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树立群众信心。“相信我们一定能实现既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又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目标,尽快渡过难关,恢复生活生产,享受美好生活!”蔡超说。
新闻推荐
1月16日一大早,中国人寿莒县支公司的工作人员先后到果庄镇、招贤镇进行了国寿女性安康保险的现场理赔工作,分别将4万元...
莒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