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沈坛梅 通讯员 尹立夏
10月18日,应邀回国参加日照市建市30周年庆祝大会的刘芳军,愉快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看到家乡发展取得的成就,我非常高兴,回去后一定把更多日照产品推介到莫桑比克。”
刘芳军出生于莒县招贤镇大河东村的一户普通人家。2003年,他远赴非洲莫桑比克,在异国他乡的新征程上一路高歌奋进,凭借年轻人不怕苦、不怕累的优秀品质和惊人的胆识,艰苦创业成功。目前他已是莫桑比克知名的海外侨领———莫桑比克华人商会副会长。
创业维艰
16年前,22岁的刘芳军碰到回国探亲的表哥。表哥问他要不要走出国门去见识见识,刘芳军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于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时光转回到2007年,刘芳军回国成亲。仅仅6天后,就和爱人一起重回非洲大地。
此时的刘芳军已不再是3年前的毛躁小伙,他身上寄托着一大家人的期望。他和一同到莫桑比克的哥哥商量:“我们已熟悉了这里的生活和语言,我们要自己创业做老板。”刘芳军选择了他熟悉的商业贸易行业,从此开始了他在莫桑比克全新的事业起点。
创业的路程总是极其艰难的,特别是开始的时候。
一开始资金少,为了避免相互竞争,刘芳军和哥哥在相隔600公里的小城,分别开了个小小的店铺。
因为没有多余的钱进货,就赊朋友的货拿到自己的店铺去卖。有了多余的钱,为降成本,多赚点,兄弟两人开大车去距离2000多公里的首都批发市场拿货。为了省钱,不雇用司机,两个人轮换着开车往返,自己装卸车,每个星期去1次。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付出总会有收获。不到1年,刘芳军兄弟俩就挖到了第一桶金。他们攒到了可以直接从国内发一个货柜的钱了。
为了让资金周转得快一点,早一点把货柜提出来,让货物早点卖掉,刘芳军每单货都到海关跟进跟出。经常是天还没亮,刘芳军就奔赴海关跟进,一直到半夜才把货柜提出来。在跟进期间,一天只吃一顿饭是常态。兄弟两人就这样拼着、熬着,混着泪水和汗水,在创业路上迎难而上,奋力前行。
慢慢的,一个货柜增加到两个,再到几十个货柜同时到货。规模逐渐扩大,从国内进货品类也越做越多。商店也开了第二家店、第三家店……他们的事业,在经历了一番风雨的洗礼后,终于绽放出了绚烂的光彩!
情系桑梓
饮水不忘挖井人。虽然自己摆脱了困境,生活一天比一天富裕,但是刘芳军心中有一个愿望也越来越强烈,那就是尽自己的努力为家乡的乡亲们做点什么。
在此期间,无论是外出务工投奔他来的,还是从家乡听到音信有寻求帮助的,他都慷慨解囊,倾力相助。刘芳军常说,我是从苦日子中走过来的,希望我的微薄之力也能为别人解决一些燃眉之急。
2017年2月24日下午,莒县招贤镇举行“尚贤”助学基金募捐仪式,通过爱心人士捐款献爱心,对中考、高考优秀学生,困难家庭的学生捐赠助学金进行鼓励、帮扶。远在南非经商的刘芳军听到镇上设立的“尚贤”助学基金的消息后,毫不犹豫,当即向镇财政所捐款10万元爱心助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他深深热爱的家乡。
刘芳军告诉记者:“此次回来,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及日照市建市30周年,我们这些远在海外的人,更能深切地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大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这16年来,虽然身在海外,但一直关心着祖国和家乡的发展变化。我将积极发挥华人商会的作用,团结联系在莫华侨华人,做中莫各个领域交流的推进者,尽自己所能为家乡日照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江雪通讯员解祯民一组数据,彰显了莒县一年来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的显著成果:27个部门单位245项行政...
莒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