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日照 今日五莲 今日莒县
地方网 > 山东 > 日照市 > 今日莒县 > 正文

以布为纸以针做笔 农村女孩匠心传承“鲁绣”之美

来源:黄海晨报 2019-12-26 09:51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特约记者 刘明照

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一样。往往感慨人生在世,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那是一件多么幸福和开心的事情!

鱼儿、小老虎、荷包……都被她绣得栩栩如生。一针一线间,绘制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她就是30岁的孙彩霞,莒县东莞镇东山村人。孙彩霞从小在母亲的影响下,喜欢刺绣,大学毕业后,她一边做导游,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刺绣,她的绣品被云南、甘肃、四川、福建等地的藏家收藏,这对她来说就是最幸福的答案。“我的妈妈叫闫秀金,今年59岁了,她心灵手巧,刺绣非常好。”孙彩霞对刺绣的记忆是从妈妈小时候给她做鞋子、做肚兜开始的。印象中,她常常拿着剪刀剪出鱼儿、小老虎等各种造型,再用针线绣上各种好看的花儿。

孙彩霞说,小时候,她常常坐在妈妈身边,“照葫芦画瓢”似地剪出个小的,因为年龄小不太会用大剪刀,所以左手上磨起了一个大水泡,慢慢地竟然长在指头上了,成了一个“老茧”,一眼看上去像一枚肉色的小“钻戒”,成了她对刺绣的最好见证者。“我记得一个木箱子里,藏着我妈妈年轻时候做的‘荷包蝴蝶’和‘石榴’,我第一次看见就觉得甚是好看,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妈妈总是小心翼翼地拿出来看一下,再精心地包起来藏好,说是以后给我当嫁妆的,就是这两个‘荷包’让我对刺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孙彩霞说道。

2009年,孙彩霞考上了大学,学的是旅游管理专业。大学期间,孙彩霞最盼望的就是寒假,因为冬天她和妈妈可以坐在炉火旁边,拿出家里春天养的蚕茧,挑成色好的煮茧抽丝,当一根根细细的蚕丝缠绕在线板上时,她心里无比的快乐。

手工抽蚕丝是个复杂的工艺,说起抽丝,孙彩霞一下子精神起来,语速飞快地说:“把蚕丝阴干,再用碱水煮干丝,等到丝线根根分明时及时取出。之后再用‘猪胰子’白色的汁液,把蚕丝浸泡至乳白透亮,这一个步骤就叫做‘练线’,最后把练好的丝线放在阴凉处晾干,再根据需要,染成五颜六色的蚕丝线。”

孙彩霞喜欢坐在暖暖的炕上,绣她最喜欢的荷包,从画样稿、打板、粘布,再到一针一线地刺绣,因为是纯手工操作,往往一件小小的绣品,通常也得需要三天左右的时间。这不仅仅是对时间的“打磨”,更是对一个人耐性的考验。

孙彩霞经常从早上就开始做,一直做到深夜,有时忘记吃饭,忘记睡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丝线在手里上下穿梭,左右翻飞,孙彩霞感受着手工的温情,那种静谧的声音,对她的内心来说,就是一种享受的过程。

随着对刺绣的喜爱,孙彩霞慢慢地了解到了刺绣的历史渊源。她传承的这种传统刺绣工艺,是“鲁绣”的一种。在我们当地,主要是源于民间的传统“婚俗”,新人办喜事时,在门帘、被子、枕头、鞋子等用品上,都会绣上鸳鸯、荷花、鲤鱼图案,这种刺绣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这些年,随着电脑刺绣的普及,民间手工刺绣因为效率低,不挣钱,多数刺绣手艺人都放弃了这门手艺。因为喜欢,以及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刺绣,孙彩霞经常深入民间收集传统刺绣藏品,汲取民间刺绣艺术精华。

孙彩霞发现,越是散落在民间的刺绣作品,艺术价值越高,也越有意思。比如鱼、莲花、蝴蝶、蜻蜓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景物,是刺绣中常用的图案元素,代表着年年有余、幸福美满、情投意合、心想事成等美好的愿望。

现在孙彩霞做刺绣已经有五六年的时间了,绣制的作品主要是用绸缎和蚕丝绣成,都是按照“藏品级”作品绣制,可以收藏成品,最贵的一个发卡卖到了800元,作品也通过网络卖到了全国各地。孙彩霞的妈妈现在常常看着她通过手机视频就能卖绣品,很是好奇。

在所有的绣品中,孙彩霞最喜欢鱼,以及蝴蝶荷包,鱼有连年有余、吉庆有余、鲤鱼跃龙门等寓意,她也给自己起了个网名“傻鱼儿”,“我想让认识我的人记得我做的‘绣鱼’,只要一看到‘绣鱼’就会想起我。”

最近这两年,传统文化慢慢得以传承和发扬,特别是民间手艺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有的还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孙彩霞发现,购买她刺绣作品的人,年龄都在30岁到40岁之间,主要以女性居多,这说明作为传统刺绣手艺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爱。

孙彩霞身上戴的饰品、帽子都是她自己绣制的。孙彩霞在坚持传统绣品风格的基础上,还开发出了日常生活用品,比如汽车挂件、钥匙扣、项链、包挂等,希望手艺在传承中得以更好地发展。

艺术来源于生活,民俗艺术更需要扎根于日常生活。谈到将来,孙彩霞坦言,她会不断从民间收集各种各样的老绣品,学习研究和传承刺绣技艺,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都关注传统手工刺绣,喜欢我们当地的特色文化。

幸福很简单,就是可以做着自己热爱的事。目前,孙彩霞做传统手工刺绣还挣不到多少钱,主要是以做导游挣钱补贴刺绣。

新闻推荐

沿街商铺崛地而起

12月17日,莒县刘官庄镇驻地206国道西侧崛地而起的沿街商铺初见其形。今年以来,刘官庄镇坚持“退二建三”政策,加快...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寒冬桃农剪枝忙2019-12-25 00:59
新发展新“丰”景2019-12-25 01:08
猜你喜欢:
评论:(以布为纸以针做笔 农村女孩匠心传承“鲁绣”之美)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