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立晓
农业兴,百业兴;农业稳,全局稳。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怎样找到下笔破题乡村振兴的“原创解法”?如何在农村广袤的土地上挖出“金疙瘩”,让百姓增收、农民致富?近年来,莒县立足现代农业的特色和优势,把现代农业纳入“四大战略”,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把“拥河发展”“环湖崛起”作为最大特色和优势,全域化谋划、项目化推进、市场化运作、精品化打造,科学布局、精准落子,凝心聚力走活乡村振兴发展大棋局。
打农业牌、练“二产功”、唱“三产戏”……放眼莒州大地,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特色产业如珠点缀、林水会战战果累累、拥河发展串点成链,一个个“农”字号项目正成为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迈进的有力支撑点。
科技发力传统农业活力迸发
丰收时节,金色的田野里风景如画。
招贤镇大河东村的玉米等作物进入成熟收获季,田间地头,和以往不同的是,勤劳的身影旁多了“大家伙”,农业生产有了“好帮手”,“农机+农技”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该镇通过优化农机资源配置,把全镇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玉米收割机、秸秆还田机等120余台农业机械组合起来,合理调配、抢抓农时,做到成熟一块收割一块,确保玉米颗粒归仓、小麦及时播种。
在田间地头大展身手的“新玩意”“黑科技”让农民轻松过“三秋”,这也正是莒县以科技为支撑、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县通过资金、科技综合投入,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培育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探索全程机械化路径,推行复式作业技术模式,实现了农业持续稳定增长。
——夏粮生产喜获丰收。收获小麦2.2万公顷,总产14.77万吨。2018年度千亿斤粮食项目基本完成。
——农业绿色生产再上新台阶。加强科技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加快推进投资610万元的智慧农业平台项目建设,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533公顷。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新增县级重点龙头企业21家、“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4家、“全国农民用水合作示范组织”1家。
绿色引领林水会战生态生金
精治河道、巧绣景观,洛河镇把门前河、汪塘治理作为实施“拥河发展”突破口,三年来,拆除沿河违建292处,清淤12余万立方米,绿化2万多平方米,构建起沿河绿色长廊环线景观带;
围绕林业会战,龙山镇实施通道连绿、鹤河九女河水系扩绿、荒山披绿、镇村兴绿、退耕还绿、湿地添绿等“六绿”工程,加大造林绿化和退耕还林力度,为生态发展注入生机;
36个日日夜夜,总长42公里的环青龙湖生态保护堤(安庄段)全线贯通。堤岸两侧,一边是碧波荡漾,一边是林果满园,一条环湖路串起了7处133公顷以上林果大片。一条环湖路,既是生态保护堤,也是休闲观光路,更变成了村民的致富路;
……
一隅观全局。在上半年全市林水会战现场观摩中,莒县再夺桂冠。去年以来,该县造林6200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2.7个百分点;建成重点水利工程43项,增加蓄水460万立方米。加快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十大工程”17项重点工作,累计实施农村改厕18.9万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527户。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7个,省级生态乡镇16个、美丽乡村示范村12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4个、美丽乡村118个。
绿水青山释放出生态红利,也书写出莒县“绿里淘金”的新篇章。在洛河,青龙湖畔丰家泥沟村实现“旧貌换新颜”,并打造出丰家泥沟民俗风情旅游度假村;在夏庄,浮来青茶园内茶香四溢,并开拓出文化旅游、观光采摘等茶产业新业态;在碁山镇,“嫘祖部落”农旅项目放大桑蚕产业生态优势,着力打造集桑蚕养殖、桑产品加工、旅游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吃上了“农旅饭”,不仅卖农产品,也卖上了风景,实现了“农旅双收”。
同时,莒县设立1亿元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鼓励各乡镇发展特色产业,打响“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乡村振兴品牌。如今,果庄油桃已达1000公顷,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油桃之乡”;招贤镇规划建设高标准玫瑰产业园,叫响了“全省玫瑰第一镇”;碁山桑园面积660余公顷,成为“全省桑蚕第一镇”;小店绿芦笋达到1000公顷,是“全省绿芦笋第一镇”;库山中药材发展到2333公顷,黄芪种植面积、产量占全省的60%以上,丹参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中药材之乡”……
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精准落子
稻田里能“种出”产业?
“稻蟹共养,一地双收”。近日,陵阳街道把农民丰收节会场搬到了张家葛湖村“稻蟹共养”试验田,试验田负责人朱启玲给出答案。
蓝天白云下,灿灿稻田间,肥硕丰满的大闸蟹穿梭于水稻之间,放眼望去,金浪滚滚,一片丰收景象。“稻田养蟹不仅保证了水稻的优质生长环境,又保证了大闸蟹的品质,实现了种养双赢。”朱启玲说。“以稻养蟹、以蟹养稻”的生态养殖观念,让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效结合,推动了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7月29日,2019年“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名单公示,莒县招贤示范区成功入选。招贤镇如何从全省脱颖而出,推动乡村振兴精准“落子”?
原来,该镇依托省派乡村振兴服务队进驻莒县的有利条件,一招接一招、一环扣一环,迅速把乡村振兴蓝图变成“施工图”———
启动招贤曲坊田园综合体项目、城建项目、玫瑰产业提升项目3个推进办公室;“三下云南”招引云南禾韵园艺,合力建设招贤玫瑰产业园,提升招贤玫瑰档次;加快建设融合农、工、贸、文、旅五种业态,果、蔬、花、木“四大产业”于一体的招贤曲坊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
去年以来,莒县把“拥河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总抓手”和“牛鼻子”,把全县作为一个大的乡村振兴单元,总体规划、统一布局,把沭河作为乡村振兴乃至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轴,形成“一带六区”的发展格局。
同时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沭河两岸乡村振兴生态产业带为主线,坚持串点、连线、扩面,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五大工程”。通过青龙湖山水林田湖草、招贤曲坊、夏庄浮来青生态园等8大田园综合体建设,推进田园综合体示范工程。通过培育打造桑蚕、大姜、茶叶、蜂蜜、绿芦笋、中药材等“八大产业”,推进优势产业提升工程。通过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农村电商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通过开展农产品整体形象品牌、区域公用品牌、龙头企业品牌“三牌共创”等,推进农产品品牌培育工程。
截至目前,该县已有13个乡镇形成了规模化的特色产业,“三品一标”达到115个,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14家,保鲜库容量35万吨,全县各类合作社1911家,家庭农场466家,国家、省、市示范社(场)分别达到13家、27家、48家。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卢昱东通讯员李玲秋意浓,桂花香。9月28日,2019日照桂花节在银河公园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由市城市管理...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