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郑丽娜
“创小店”是个什么店?
在整个县域内,实现“乡镇可以买乡镇、乡镇可以买县城、县城可以买乡镇”的电商平台,共享、快捷、实惠,让农产品实现快速流动、一秒变现。在手机“创小店”APP上轻轻一点,阎庄大米、龙山小米、洛河桃子、招贤葡萄……这些莒县本地“网红”产品就免费配送到家门。
近年来,随着电商运营趋势的变化,网上传统运营板块低效、高成本的特点和网店流量难以获取、流量成本逐步增高的现状,让“电商人”陷入举步维艰的窘境。“走销量攒流量”,网购平台产品“下行”、农副产品不能“上行”等问题凸显。
针对这些难点,莒县阎庄农村好青年在团县委发起的“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下,组织县域内优秀的电商及网络技术创业青年,自主研发出“创小店”APP,并首次提出网络个体户的概念,破解农副产品销售难题。
“我们以县域为单位,整合线上线下物资、人力等优势资源,实现县域电商本地化,打通农产品由村进城最后一公里,既解决了农副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也把更多优质产品让利消费者。”“创小店”APP运营负责人陈晓隆告诉笔者。
平台上线以来,“创小店”积极与淘宝、京东、拼多多三大平台合作,签订7000万商品资源推广协议,获取稳定收入的同时,借助三大平台的大量商品资源,确保线上顾客活跃度。上线1个月后,下载量近4000用户,截至8月底,总交易额达到147万元。
如今“创小店”里已集聚农村创业青年13人,其中合伙人4人,平均年龄26周岁。通过平台的搭建,逐渐形成农村青年人才的“强磁场”。无投资、宜操作、便利性的特点,也能吸纳农村妇女、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实现创业就业,让他们在家门口便可成为“网络个体户”,拓宽增收致富道路。
不光带动创业就业,“创小店”还发掘了一批莒县本地区域内商品,如生鲜类、生活服务类、本地个体户、商品企业等三大平台触及不到的类目,利用”创小店”会员创建的社群,进行集单销售,实现原产地免费配送到户的创业模式,打通县域电商不畅通问题。
“很多本地产品都是‘墙内开花墙内香’,外地人不认,但很受本地人欢迎。比如阎庄大米放在淘宝网销售,品牌竞争力较低,流量排名竞价、收费高,往往这种本地叫响的好产品却卖不出去。”阎庄镇产业创新孵化园运营经理綦延辉说。
为此,“创小店”里的“创小青”们把本土优质大米、小米、红薯、南瓜等地方特色农产品上线,让当地人能买到本地质优价廉好产品,提高网上销售量,提升品牌价值,破解本地产品无品牌优势网销难题,适应本地客户的消费需求,让消费者省心放心买到好吃不贵的源头好产品。
作为一个简单、分享的开放式平台,“创小店”坚持“方便、安全、实惠、有效”的产品理念,直选全球优质产品分享给用户。以县域为单位,“创小店”做社区电商、社交电商、社群电商,成为全域电商的开拓者,实现在县域内乡镇的农产品可以流通到县城,县域的所有商品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上线销售。通过手机开店的这种轻创业模式,把更多优质产品以更低的价格带给消费者,一键分享快速成交,让分享创造价值。
“创小店”设有本地“O2O”模式,商家可以通过定位开设自己的店铺,实现线上购买(宣传)、线下体验(取货)的新零售模式。本地个体户通过设定比例佣金后,“创小店”的会员通过自己的社群向客户进行导购、集单,可解决覆盖范围有限、商品传播单一的问题,避免了以往个体户对地域的依赖性、覆盖范围窄的传统营销劣式。
“创小店”的运营团队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培训系统,包括发展团队、活跃组群、培养购买习惯等,通过社群实现本地所有的商品、生活、信息的分享。会员不但可以对“创小店”内的商品进行分享产生佣金,还可以自己开设店铺,把自己的商品上架到“创小店”当中,其他的“创小店”会员进行分享销售,形成“共享社群”,引领城市消费风向标。
新闻推荐
本报莒县讯(通讯员赵阳)近日,第二届山东省庄户剧团大赛在章丘区文博中心群艺馆落下帷幕,莒县小店镇徐家班周姑戏剧团代表日照...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