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凯飞
【史学家考证记述】
(1)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写的《吕氏春秋·首时》: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于渭以观之。《说文》曰:“夷,东方之人也。”“东夷”为华夏族对东方诸民族的称呼,在殷墟卜辞中称“夷方”“尸方”“人方”,其族居于今山东地区。王献唐先生说:“人方就是夷方,地在山东。”
(2)国别体史书《战国策·秦策》姚贾曰:“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不雠庸,文王用之而王。”袁珂先生在《古神话选释》中说:“吕尚因家贫为妻所逐,故云逐夫。”中华书局出版《战国策》注:“棘津”——— 在今山东日照境内。“不雠庸”——— 无人过问的佣工。
(3)汉末“建安七子”之一,文学家、哲学家徐干《中论·亡国》云:昔伊尹在田亩之中,以乐尧舜之道,闻成汤作兴,而自夏如商。太公避纣之恶名,居于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亦自商如周。
(4)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的《汉书》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重要史书,成为“前四史”之一,被历朝历代视为正史。书中记载思想家、儒学大师董仲书跟汉武帝的对话。《汉书·董仲舒传·仲舒对武帝问》:“爱施兆民,故太公起于海滨而即三公也。”
(5)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吕望,东海人也。老而无遇,以钓于周文王。
(6)南北朝史学家刘昭注引《博物记》:太公吕望所出,今有东吕乡。又钓于棘津,其浦今存。又于清河国广川县棘津城,辨其当在琅邪海曲,此城殊非。
(7)宋·范晔《后汉书》亦载:琅琊西海县(即海曲县,东汉改),太公所出,又钓于棘津,今存。东吕乡和棘津,位于黄海之滨,在今山东省日照市。
(8)北宋《武经七书汇解·太公六韬》:太公姜姓,名尚,字子牙,东海上人。
(9)北宋《太平御览》七一引《水经注》:吕望,东海人也。老而无遇,以钓干周。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七十则屠牛朝歌;行年九十,身为帝师。
(10)北宋据《太平寰宇记》:汉海曲城在莒县东百六十里,属琅琊郡。西汉之“海曲”即今之日照。
(11)南宋的罗泌在《路史·国名纪》因说:“太公乃出东吕,吕,莒也。”
(12)宋·张预《十七史百将传》: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先祖尝封于吕,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于周西伯。
(13)明末著名学者与大臣黄道周著《广名将传》卷一《吕尚》:吕尚者,东海上人,本姓姜,从其先祖封于吕,故名吕尚,字子牙。尚抱经天纬地之才,尝著有《六韬》,备言阴阳,遂为兵书之祖。
(1 4)清丁恺曾《西海征》:今县东二十里,去海里许有姜太公故址。其旁溪水清涟,即棘津也,质之诸书,若合符节。
(15)王献唐著《炎黄氏族文化考·三邾土著为东夷炎族》:吕为莒之初文,二字通用。故莒有东吕乡、东吕里。
(16)《炎黄氏族文化考.炎黄二族之分》:太公即东夷之人也。太公姜姓,祖为伯陵。伯陵,神农之后,世系班班可考。是东夷为神农苗裔矣。
(17)《中国人名辞典》:吕尚,周东海人,四岳之裔,本姜姓,从其封姓,故曰吕尚,字子牙。
(18)《山东各县乡土调查录·日照县》:日照、古东吕乡,汉为海曲县、宋置镇,金升为县,清属山东沂州府,民国隶属胶东道。古迹:棘津,在城东二十里,距海里许。太公吕尚钓于棘津,即此。
【地方史志记载】
史志是所有史载形式中,信息相对最为可靠的一种官方人物地理、风俗等历史事件的记载档案。它的特点严肃、严格、严明,求真求实记载历史,以为后人之用。姜太公里籍志书记载自汉之后,一以贯之,兹限于条件收录言及姜太公出处二十条如下:
(1)《后(汉)志》:“琅邪西海,太公所出,又钓于棘津,今存。”日照地,秦代属琅琊郡,西汉属海曲县。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置日照镇,属莒县。日照之名,即始于此时。
(2)《续汉书·郡国志》琅邪西海县注:“太公吕望所出,有东吕乡。”
(3)《后汉书·郡国志》西海注引《博物志》云:“太公吕望所出,今有东吕乡。又钓于棘津,其浦今存。”
(4)西晋张华《博物志》曰:“此地有东吕乡东吕里,太公望所出也。”……汉有吕母,皆其氏族。吕者,神农所自出。当是莒县、日照、赣榆一带之土著,因皆炎族也。
(5)唐李吉甫《元和志》:“海曲故城有东吕乡,本太公望所出。”原注二:城东二十里,去海里许,一名姜公台。
(6)唐《元和郡县图志·密州》《太平寰宇记·密州·莒县》:汉海曲县故城在县东百六十里,属琅邪郡,有盐官。
(7)唐《元和志》《寰宇记》《齐乘》略同。今县东有水,曰棘津。津上有太公钓台。台侧旧有祠。
(8)元代著名史学家于钦所编方志《齐乘》卷四《古迹》:海曲城,莒州东百六十里有东吕乡,棘津在琅琊海曲,太公望所出。东吕乡,析其为日照县。
(9)《宝鸡县志》:吕尚,东海上人,姓姜字子牙,炎帝之裔,伯益(夷)之后,掌四岳,佐禹平水土有功,封于吕,故姓吕。避纣乱居东海,闻西伯善养老,乃隐于渭滨。……事载《史记·齐世家》。著有《丹书》《阴符经》《六韬》。
(10)《凤翔赋志·古迹·磻溪太公碑》:吕望,唐四岳姜姓苗裔也。避纣东海之滨。(此碑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立)
(11)《沂州府志》载:日照县有棘津,在城东二十里,去东海里许,旧迹尚存。
(12)东吕太公庙(太公祠)。《元和郡县图志·密州》莒县条下“太公庙”:“汉海曲县,在县东一百六十里,属琅邪郡,有盐官,地有东吕乡东吕里,太公望所出也,故有太公庙。”东吕太公庙已不复存在。太公祠建于唐代(《元和郡县志》作证),宋真宗赵恒时(998~1017)还有此祠(清名仕丁恺曾《海曲咏古》作证)。
(13)清《续山东考古录·沂州府·补遗》:日照县,太公出于东吕乡,《路史》谓即莒国。《大清一统志·沂州府·山川》:东吕乡,在日照县东。旧志:“姜公台在县东北二十里,去海里许,旧址尚存。台旁溪水清涟,即太公钓处。”
(14)清雍正《山东通志·秩祀》:诸城县县学东,祀周太公望。《博物志》:“太公居东吕乡,钓于棘津。”县城南有棘津,莒州东有东吕乡,即今之日照县也。
(15)雍正《山东通志·日照》:姜公台,在县东北二十里,去东海里许。
(16)清·光绪《日照县志·古迹》:东吕乡。《元和志》:海曲古城有东吕乡,太公望所出。
棘津:城东二十里,去海里许,一名姜公台。《续汉郡国志》:西海县。注:太公望,“钓于棘津,其浦今存。”棘津,俗称:“石汪”。
(17)丁恺曾所著《西海征》一书,《卷中·沿革》:“今县东二十里,去海里许有姜公台故址,其旁溪水清涟,即棘津也。质之诸书,若合符节。”
(18)清·光绪《日照县志》:续。“……矧(shen)太公迈迹于海曲,溟渤控险于东泰,尊贤尚功之政,犹存什一,世不能弹丸是邑,则斯志可少也哉?”
新闻推荐
为保护沭河公园绿化景观成果,确保绿化苗木顺利过冬,近日,莒县沭河公园管理处掀起冬季绿化养护工作热潮,利用冬季树木休眠...
莒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莒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