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出的时候,老吴需要在同伴的帮助下穿上道具。在演出的时候,另一演员身着假人道具,表演“张老背老婆”看“跋跌”,两人密切配合生动传神!吴忠东整理“跋跌”道具。吴忠东家族以前曾世代以打铁为生,到他这里已经是第五代。>日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本报记者张永斌片/本报记者刘涛通讯员李玉涛
今年71岁的吴忠东,是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日照街道小古城村人。他从十八岁开始跟随本家大叔学习表演“跋跌”,这一演就是50余年。现在他带领他的“跋跌”团队,活跃在当地民间文艺舞台,常常秒杀同台演出的广场舞,颇受观众欢迎。
清朝道光年间,日照县小古城吴家铁匠铺子里店伙计们在闲暇劳作之余,常进行“跋轱辘摔跌”比赛。后来,吴家铁匠铺子东家吴方俊将“跋轱辘摔跌”演变成为一人操纵演出道具,与道具对搏的逗趣类民间杂技项目。
吴忠东说,过去“跋跌”是由两个真人摔跤,慢慢的演变到现在,靠一个人操纵道具表演两人摔跤时的情景。演出时,在锣鼓有节奏的声音伴奏下,表演者背着两个道具假人,两只胳膊穿上鞋子,趴在地上,背着两个假人并作出摔跤动作,好似两人正在扭打,腾、挪、跳、摔,姿态逼真,现场十分诙谐和幽默。
吴忠东因为喜欢吹拉弹唱,加上受本家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十几岁就跟随本家大叔吴家春学习各种民间文化表演。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每年春节期间,吴忠东常跟随村里的演出队到各村之间演出拜年。那时春节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期间,挨个村子表演,每天都要演出七八场。那时基本上都是免费,或者挣点车马费。
在演出的时候,另一演员身着假人道具,表演“张老背张婆”看“跋跌”,表演者男扮女装,把自己装扮成张婆,与道具密切配合,把张公背张婆时的辛苦和老两口的亲昵神态,传神地表现出来。
表演过程中用二胡、梆子、锣鼓等伴奏。吴忠东介绍,在2000年前后,他的这项“跋跌”表演形式开始受到文化部门的重视,推荐他参加一些重要文艺活动,并被列入日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此,他带领团队,经常参加各类演出,平均一年能演出近百场。
齐鲁晚报记者了解到,日照市已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莒县过门笺)、国家级名录项目5项(“秃尾巴老李传说”“孟姜女传说”“莒县过门笺”“满江红”“渔民节”)、省级名录项目18项,先后公布了四批市级名录项目97项、扩展项目29项,各区县政府已公布区县级名录项目300余项,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46名,其中,先后有9人被评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有1人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新闻推荐
王光太雨时断时续。老柏树的枝桠遮住了大半个天空,间或有一两滴雨落下来,只能给土地挠痒痒。一丛丛红的粉的紫的小花,商...
莒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莒县这个家。